南都漫画:陈婷
南都记者 李乾韬 佘慧萍 昨天,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全国政协委员、集团总裁杨超的首个提案《关于业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提案》备受低碳行业人士关注。广州一家从事低碳技术引进的企业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如果能获得险资支持,这对低碳行业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
杨超在该提案中建议:可以为绿色低碳产业提供资金支持,而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风险管理的主要工具,在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保险业助低碳行业发展提速
“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参与,将保险业纳入绿色低碳产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框架中,并尽快出台促进保险业加快发展、更好服务绿色低碳经济的有关规划纲要。”杨超向南都记者表示,现有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未将保险纳入,但保险具备风险管理的巨大优势,尤其是在当前低碳产业研发水平不够先进、应用领域不够广泛的产业初期阶段,“在低碳技术的研发和运用中引入科技保险、创业保险,可以为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他建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保监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通过商业化的保险机制,引导保险企业积极参与绿色低碳产业的风险管理。
据介绍,这不单是杨超的提案,亦是国寿集团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势下自身战略发展方向的新尝试,“我们在公司发展战略中提出绿色国寿的概念,而且现在也正在探索一些针对低碳行业的险种设计。”
此外,杨超还建议由环境保护部和保监会联合出台相应举措,鼓励拓展环境污染责任险服务领域,建立费率与安全环保管理水平挂钩的杠杆机制,激励参保企业降低污染排放量和程度,提高全社会治污积极性。同时建议由保监会出台相应举措,鼓励保险公司创新产品设计,引导绿色低碳生活,如设计费率优惠的绿色等,引导企业和公众向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险资不应缺位“碳金融”
“事实上,低碳行业当下的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依然是社会资本,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比如对知识产权的贷款产品、对低碳项目的一些信贷优惠政策等。作为占据金融资产另一大块的保险资金对低碳产业的扶持力度甚微。”太智碳汇公司总裁张晓东向南都记者表示,主要原因在于碳金融的发展跟低碳产业的发展一样都处于起步阶段,甚至还落后于产业的发展。
杨超在其提案中建议,可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筛选一批安全性较好、收益有保障、适合保险资金参与的绿色低碳产业项目;由保监会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实施细则,鼓励保险资金以股权投资、债权投资或其他适合方式积极参与绿色低碳产业的项目投资;由大型保险公司牵头、中小保险公司参与、带动社会资本参加,组建以绿色低碳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产业基金,大力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发展、生态建设等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在他看来,保险资金在碳金融领域大有空间。
“可能更具备操作可行性的是由保险企业牵头成立母基金,采取fof的模式,即基金的基金,由母基金向现有的绿色低碳产业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张晓东对此评价称,由于低碳产业各种低碳技术孵化周期不一,而且行业专业性要求较高,“保险类企业对低碳行业的发展情况并不完全熟悉,直接进行投资的风险性不可小视。但采取fof可以更好地帮助保险企业来把控风险。”
杨超表示,险资进入低碳产业将是两个产业的共赢。地方政府以适当方式引导保险资金投资于科技创新企业,充分发挥保险资金稳定、周期长的特点,既推动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增加科技创新企业的资金供给,也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促进保险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