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主营业务尤其是寿险业务增长以及旗下其他子公司稳健盈利,中国平安业绩得以扭亏为盈。但很多市场人士也认为,中国平安盈利更多的得益于会计准则的调整。这些调整包括对寿险自留死亡风险方面的再保安排、部分投连险的精算调整以及高定价利率保单调整等。
在回应证券时报记者关于这种调整对未来业绩影响的提问时,中国平安总精算师姚波指出,公司实现盈利得益于五个方面。一是公司去年上半年抓住了股市机会卖出了,使得去年上半年有70亿的净利润,这为中国平安去年盈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是富通投资亏损在税务方面可以进行递延处理,当期亏损并没有减值那么多;第三是集团其他子公司保持了平稳发展,体现了综合经营抵御风险的优势;第四是得益于公司在成本压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第五是寿险自留风险再保等措施确定了未来利润,公司寿险基本业务发展良好,这些会计处理不会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影响。
利润贡献来源于多因素
据记者了解,中国平安会计调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寿险再保安排,锁定“死差益”,创造了税前利润48.71亿元。死差益是指因预定死亡率同实际死亡率之间的差异给寿险经营带来的利益,是寿险的利润来源之一。
在昨日的业绩推介会上,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指出,去年平安寿险与慕尼黑再公司北京分公司签订了不约定期限的再合约,将其47个传统非分红险于2008年12月31日有效保单的全部自留死亡风险保额进行分出。此项再保险安排将转移上述保单的死亡保险风险,锁定上市保单未来的相关死差益。因签署上述再保险合约而确认的税前收益约为人民币48.71亿元,已计入2008年当期损益。
其次,中国平安对平安世纪理财个人投资连接保险进行了精算调整,增加税前利润7.15 亿元。
再次,申银万国研究报告指出,去年第四季度中国平安对高定价利率保单的评估利息率再次调整,较中期实际上增加税前利润38.11亿元。
机构看好中国平安
昨日,长江证券分析师李聪撰写了题为《见底趋势明显行业优势扩大》的报告,继续推荐中国平安;国金证券和申银万国也对中国平安给出了乐观的评级;即便是一向看空中国平安的中金公司,也给出了“谨慎推荐”的评级。
上述分析师认为,对于保险公司的经营而言,2008年年底将是一个明显的底部,从2009年的一季度开始,保险公司的净资产将开始走出复苏向上的走势。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在业绩推介会上也多次指出,中国平安最坏的情况已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