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源头控制。财政预决算按要求向社会公开,通过阳光化管理倒逼部门依法用钱。建立财政资金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制度,对超过使用年限的财政结余结转资金收回预算,统筹安排。细化部门预算计划申请,杜绝年底突击花钱现象。抓好评审关口,编审同步,今年以来共办结项目21个,审减2601.66万元,审减率8.1%。
二是过程管理。继续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今年以来,动态监控系统预警672次,对不规范操作及时告知单位并责令纠正。规范政府采购操作流程,强化政府采购监督管理,2015年涉及采购金额7801万元,中标金额6962万元,节约资金839万元,节约率10.8%。扩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今年计划74个项目,涉及金额2.06亿元。启动工资统发改革,加大扶持资金公示公开力度。强力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全区共办理公务卡9507张,报销比例70.42%。
三是绩效监管。对内,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规范权力运行,加大内部资金拨付、审核。对外,启动会计监督检查,对2013年至今的财务会计管理、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情况启动会计监督检查,坚决从源头上斩断不良作风的“资金链”。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部门预算与预算绩效申报同步布置、同步上报、同步下达、同步考核,完善部门自我评价、第三方审查核实与重点绩效评价制度。近3年,开展绩效评价涉及资金16.8亿元,整体评价73个单位,项目评价96个。完善财务制度汇编,梳理财政监督检查各项问题,强化宣传与教育,3年共检查单位145家,对查出问题以“回头看”形式督促单位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