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再融资方案,虽然饱受市场诟病,但最终顺利获得通过,究竟谁是这场融资盛宴的赢家
市场显然不是赢家
一方面,中国平安开了一个狮子大开口式的圈钱先例。平安上市之时刚融资数百亿元,不满一年,又提出上千亿元的再融资方案,如此轻松的融资方式,直让嗷嗷待哺需要融资的公司艳羡不已。
如果再融资可以用中国平安的行为来定义,那么,这个市场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会以投资者信心的坍塌来演绎。
因为,一个只知索取、不谈回报的融资无度的市场,迟早会让市场资金枯竭,让投资者闻之却步,最终市场会因为过度低迷而失去融资功能。
另一方面,当一些上市公司奉行融资市场化原则,以至想融多少就融多少时,这一看似交由市场决定的再融资市场化取向,恰恰反映了A股这个“新兴加转轨”的资本市场目前存在着乱相。
比如,我们采取的是新股发行审批制,我们用政策调控着市场指数,我们监管着市场的许多融资行为甚至上市公司的重组,但我们却可以在行政调控的市场之外,给中国平安一个“纯市场化”的再融资空间。
指数空间的政策调控与再融资市场化的不对称共存,使得这个市场再次沦为圈钱者的乐土。这不仅给了后续圈钱者一个榜样和示范,也不能不是对投资者信心的一个严重打击。
平安的投资者也不是赢家
平安巨额再融资在股东大会上以92%的赞成票获得通过,个中原因是所谓交易型投资人是主要的反对方,而长期投资人更容易理解公司的决策。
不过,这些所谓的长期投资人将会继续品尝他们以“市场”投票的方式种下的市场恶果。当中国平安从149元跌到65元多时,市场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而且今后市场还会继续以事实告诉这些投资者的选择,任何决定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