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非公经济发展风生水起,犹如彩蝶破茧。从总量上看,非公有制工业占全市的比重达到67.2%,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5%;从增速上看,非公有制工业增速比全市高出2.9个百分点……一连串数字背后,是我市推动非公经济发展政策、措施释放出的正能量。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发展事关社会改革、发展。近两年,我市抓住行政审批主体多、企业融资难、准入门槛高等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积极响应国家和省里的要求,通过出台《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关于稳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降门槛、拆篱笆、搭平台、强服务,为非公经济发展打造“防护网”、疏通“中梗阻”、注入“营养液”。正是有了这些政策、措施的推动,我市非公经济发展才呈现出总量持续扩大、结构日益优化、贡献度明显提升的良好态势,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