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保险咨询

海口:大步迈向国际湿地城市

2018-12-19 深圳保险咨询

“嚷嚷了十几年的美舍河整治没什么改观,这次能管用吗?”不少党员干部看到美舍河畔坚实的混凝土堤岸被拆掉,很多人在岸上忙忙碌碌,河道里种植了不少水草,心里也犯起了嘀咕:“好好的堤岸,为什么要拆掉?”“不清理淤泥,种水草有啥用?”

  原来,这次整治,海口市改变了思路。海口市水务局局长蔡能浩介绍,这次治水使用的不再是过去人工化、“三面光”的河道硬化渠化的治理方式,而是综合考虑了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采用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治理路径。

  不仅如此,海口市还将“九龙治水”变为“一龙治水”,改变过去多头管理、信息不畅、各自为战的管理架构,组织成立了海口市城市更新领导小组,设置了综合组、项目组、专家组、截污纳管组等11个工作组。

  事实证明了新理念的正确性。美舍河治理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河水渐清、岸线渐绿,鸟飞鱼跃的美丽场景重新回归。特别是“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从此进入海口市民的视野,优化了区域环境,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休闲和观景宝地。2018年6月份,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第一批专项督查情况,美舍河荣登治理良好“光荣榜”。

  以人为本

  让百姓共享生态红利

  如何让百姓在湿地保护中充分享受到生态红利,是海口市湿地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海口市连续打造了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五源河湿地公园、东西湖三角池公园……根据《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海口市正在着力建设1个湿地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省级湿地公园以及45处湿地保护小区,将使保护面积达6369公顷,占陆域湿地面积的64.38%。

  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成为科普平台、研究平台。位于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博物馆,于2011年起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17年,参观人数达7万余人次,累计举办宣教活动50余次。保护区与国内外多家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生物、地理、医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尤其对中国红树林的药用、育苗和造林重建技术、生物多样性、进化基因组学等领域贡献显著。近年来,相关科研成果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130余篇学术论文,多项课题获奖。

  随着创建湿地城市的步伐越来越快,海口市不断夯实生态底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绿色支撑。尤其是在海南建设全岛自由贸易区的大背景下,海口市的生态优势成为资本角逐的“战场”、绿色产业高地、乡村振兴的福地。

  近年来,海口市成为国内外大企业发展布局的重要选择。2017年,全市共引进招商项目141个,协议投资近1800亿元。2018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普华永道等企业先后落户海口。

  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绿色产业,依托经济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正成为当前海口市发展的新目标。近年来,海口市否决了200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从源头上为保护海口优美环境设置了一道“绿色门槛”。

  目前,海口市初步打造了石山农业互联网小镇、演丰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风情小镇等10个特色风情小镇,还从生态角度对乡村进行旅游化改造,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游,形成了一批特色村庄。龙华区龙泉镇涵泳村的千亩荷塘,当地村民依靠荷塘就增加超过1500万元的收入;美兰区演丰镇依托红树林湿地开展民宿体验,年接待游客达20余万人次。

  更为可喜的是,2017年海口市入围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遴选认证名单。海口,正在向国际湿地城市迈进。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添加到通讯录
  • 关注我的公众号

    请长按选择识别二维码

    即可保存到通讯录!

    关 闭

    你好,这是我的微名片!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