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国人寿

上海天文馆建设取得最新进展

2019-04-18 天津中国人寿

  临近农历新年,滴水湖畔传来好消息:备受瞩目的上海天文馆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经过两年多的施工建设,这一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已顺利完成主建筑及附属建筑的结构验收、钢结构大悬挑卸载等重要关键节点,目前正全面推进外幕墙工程和内部精装修工程。据透露,上海天文馆的建安工程预计于今年下半年竣工,展示工程计划于明年年底完成,最终将于2021年择期开馆。

  2016年11月8日正式开工的上海天文馆,是上海“十三五”期间重大市政文化公益项目和重要科普基础设施,也是服务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它位于南汇新城镇临港大道与环湖北三路口,总用地面积5.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包括一幢主体建筑,以及一米望远镜、太阳塔、青少年探索营等附属建筑,建成后将成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国际顶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是上海科技馆的第二个分馆。昨天从上海科技馆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截至去年12月25日,上海天文馆的土建工程完成约91%、机电工程完成约75%,钢结构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总体施工安全质量可控,验收合格率100%。

  上海天文馆建设工程自开工以来,获得上海市文明工地、上海市明星工地、上海市人气工地、上海市优质结构等荣誉称号。

  上海天文馆建筑形态优美、构造复杂,建设过程中攻克了众多技术难关。其中,大悬挑钢结构非常罕见,它由二层双向桁架结构组成,跨度约61米,平面悬挑最大约有36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悬挑钢结构,其两侧与钢骨剪力墙结构体系相连,外侧为单排四层桁架立柱和外弧桁架结构,内侧与相邻结构的混凝土梁、柱通过预埋件相连,钢骨剪力墙核心筒作为整个结构的支承结构,支托起了整个大约2000吨左右的主体钢结构。

  上海天文馆建筑设计体现了“天体”及“轨道运动”的概念。在工地现场可以看到,建筑体以弧线始发,一系列螺旋带状物围绕着整个建筑,圆洞天窗、倒转穹顶和球体作为建筑内的3个“天体”,相互之间处于动态轨道关系之中,使得建筑通过太阳光影的变幻成为一台可以展示时间的天文仪器。主建筑外的景观区域还设计了4条螺旋形的步道,向外自然延伸出去,象征着星系的旋臂,并与外围的“星空之境”公园自然融合。

  以“塑造全面的宇宙观”为愿景的上海天文馆,鼓励人们感受星空、分享发现、理解宇宙、思索未来。获悉,上海天文馆的展示工程目前也已基本完成整体规划设计,主展区分为“家园”“宇宙”“征程”3个紧密相联的部分。“家园”展区从都市人久违了的星空开始,以国际上最新、最先进的光学天象仪带你步入璀璨的星空;“宇宙”展区则在世界上首创从时空、光、引力、元素和生命5个角度全景式地解析宇宙运行的规律;“征程”展区则以史诗般的手笔展现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历程。

  此外,展区还包括一个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以及“中华问天”“行星乐园”“航向火星”特展区和临展厅等。特别设置的太阳塔,还可在白天实现太阳的多波段观测,通过专业级的光学设备展现高清晰度的太阳黑子、日珥、耀斑等影像;一米望远镜可在夜间带您欣赏极高清晰度的月面、行星和难得一见的美丽深空天体。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添加到通讯录
  • 关注我的公众号

    请长按选择识别二维码

    即可保存到通讯录!

    关 闭

    你好,这是我的微名片!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