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徐惠丽,浦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浦东“城市大脑”专项工作组负责人。曾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三等功等荣誉。
新区城运中心大屏上30多项“城市运行体征”每5秒自动刷新一次,车辆侵占消防通道立即告警并自动推送处置,孤寡老人家的燃气报警触发后居委干部立即上门查看……这些“智能化”都发生在2018年,发生在浦东“城市大脑”建设之后。
作为浦东“城市大脑”专项工作组负责人,浦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惠丽近日在浦东新区第二届“三好两满意”争创活动表彰大会上,获得“好班长”荣誉称号。徐惠丽表示,新区城市治理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科学谋划和全力推动,各委办局和街镇齐心协力,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无缝衔接,“城市大脑”建设的“浦东模式”充分体现了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应有的精神状态和追求。
随着浦东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进一步深入,徐惠丽带领专项组成员,承担起了新区城市治理智能化提升的重大任务,这不仅意味着网格化城市管理向城市运行综合管理的转变,更是意味着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全面践行。传统网格管理由网格员巡查发现问题、上报后再下派处置,实践中存在群众满意度不高、处置速度慢、协同效率低等问题,区委明确了以智能化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努力方向。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针线在哪?针法如何?“绣工”水平怎么提升?这些都是摆在专项组面前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时间紧、任务重,涉及单位众多,技术要求高,协调难度大,社会关注度也高。但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没有把徐惠丽压垮,反倒激起了她的热情。她说:“不懂没关系,抓紧去学、去钻研,用尽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提升。”
为了实现管理与技术的高度融合,把技术转化为新的管理力,技术架构、算法、智能识别、多维数据模型、物联感知……这些互联网领域的热词成为了徐惠丽的日常用语,也成为她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和钻研的内容。同时,她还带领专项组通宵达旦、连续作业,不断突破各种瓶颈难题。经过数月的攻关,他们与建交委、环保局等单位一起研发出一系列智能化管理模块,在36个街镇部署了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了智能化管理体系在浦东的全覆盖,为全面推动浦东社会治理智能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浦东城管执法局的当家人,除了要完成区委交办的“城市大脑”建设任务,还得把城管执法的重任扛在肩上。面对执法体制改革的1232项事权,徐惠丽带领班子和骨干队伍,一手抓城管执法的专业化建设,一手抓队伍管理的职业化建设,浦东城管不断刷新着执法办案纪录和群众口碑。
从聚光灯下的新闻发言人,转型为扎根一方的镇党委书记,再到执法队伍的女当家人……每一份工作,徐惠丽都满怀激情地投入。就像她常说的那样,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工作,得有追求卓越的自我要求和舍我其谁的情怀,得发挥工作团队中每个人的潜力和活力,得始终把群众的需求和冷暖挂在心上、落在实处,得对得起组织和群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