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国人寿

平安十大重仓股操盘揭秘

2018-04-15 天津中国人寿

平安2007年上半年的大幅减仓在时机上似乎早了一点,但2007年7月资金的投资上限比例从5%提高到10%,平安又重新回到牛市思维,开始做多,并大跃进投资富通。

历史再一次证明:吃螃蟹者可能享受尝鲜的乐趣,也可能承受流血的痛苦。平安2005-2007年A股尝鲜尽享乐趣,而2007-2008年海外探路则大败而归。

交易性科目重仓股变动分析

2006年末至2008年中,股市经历牛熊转换的过程中,平安交易性科目中的市值增速快于股票、而减值却慢于股票,因此,股票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2007年上半年股票市值增速明显低于股指,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平安处于净减仓状态;下半年,股票市值增速快于股指、基金更是显著超越,说明平安在市场上处于净加仓状态,尤其基金加仓明显。

2008年上半年,股票市值跌幅小于大盘、基金更小,说明在指数走低的过程中,平安在补仓或抄底股票,而对基金的增持就更加明显。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平安2007年上半年的大幅减仓在时机上似乎早了一点,而下半年仓位不减反增又犯了方向性错误,2008年上半年的减仓也有不及时或力度不够之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一个客观原因,那就是2007年7月的股票投资上限比例从5%提高到10%,使得平安的可投资资金翻倍,于是自我纠错,重回牛市思维。

下面再来看十大重仓股的具体演变情况。首先来看2007年三季度,在二级市场净减仓6亿元左右,相对于平安年中15亿元的持仓成本而言,净减仓40%。也就是说交易性科目资金有40%成功逃顶,其中最成功的是对国寿几乎清仓。遗憾的是“逃出狼窝又入虎口”,在高位1.7亿元买了保利地产、0.24亿元买了工行。

年报是唯一单独披露交易性科目十大重仓股的定期报告,所以之前一些被淹没的仓位浮出水面。成本分析发现,平安此科目2006年底之前买入了1.88亿元中国联通、2007年6月之前买入了1.4亿元茅台。

平安在2007年下半年大幅净加仓是其犯下的最大错误。比如万科,平安在三季度减仓1.44亿元,万科三季度价位在18.02-36.89元之间,简单均价27元;但四季度却增仓4.08亿元,经测算增仓均价为29元,有低卖高买之嫌。万科2008年没有再上榜,要么是已经割肉、要么是处于浮亏之中。2007年下半年高价买入的另一只股票是4亿元中信国安,成本均价高达35.33元,期内该股在25-43元之间波动,可以说平安是在顶部介入。由于此后股价只短暂冲高后就暴跌,所以平安逃顶的概率微乎其微。

在2008年一季度这个最后的减仓时机,上榜仓位中平安大幅减持了民生银行和,套现4.8亿元;但同时又在高位增仓兴业银行和工行3.4亿元左右,几乎打平。不过,从这个起,基金开始跻身十大重仓股行列,说明股票独尊的时代已经结束,也说明在熊市中虽然平安还可能有补仓或抄底动作,但集中投资进入十大榜单的交易性股票已经很少了。而且,与同一只股票通常是可出售科目投资大于交易性科目相反的是,基金往往是交易性科目投资更高。平安一季度对民生银行的坚决减仓是值得称道的。因为2007年二季度以来就一直处于微减的状态,终于在暴跌之前毅然卖出。

在股市暴跌的2008年二、三季度,平安的应对策略是卖出股票、股基、债基,买入货币市场基金。这样,虽然从资产市值来看,平安交易性资产并没有显著下降,但资产的安全性已经大大提高了。二季度榜上的八大仓位投入高达133.45亿元,但其中的股票和债基仅12.63亿元,其余121亿元都是货币市场基金。这些货基都是海外基金。

三季度,平安继续净减仓,而且把海外货币基金换成了国内货币基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平安并没有放弃抄底的意图,比如二季度买入深发展300万股、三季度买入华安宏利股票型开放式基金4亿股,无奈市道惨淡,这些仓位目前抛则割肉、留则浮亏。

1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添加到通讯录
  • 关注我的公众号

    请长按选择识别二维码

    即可保存到通讯录!

    关 闭

    你好,这是我的微名片!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