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见多识广的海外投行眼中,高速运转的全国运营中心是)最值钱的部门之一——该部门于今年初由“中国平安全国后援中心”更名而来。
2004年正式启动的后援大整合,将从新契约处理到理赔服务的几乎全部运营项目的处理集中到上海张江。平安遍及全国的数千分支网点如今已变成专业的销售与客户服务终端。
几乎与回归A股同步,2007年3月,中国平安再度启动了成都运营分中心建设。这间位于西部的数据处理工厂将充分享受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快意。中国平安全国运营中心总经理顾敏透露,该公司在成都地方的人工成本平均将较上海张江下降约1/4。
与运营中心西进同期启动的,还有该公司筹划多年的新渠道建设。在未来5年中,中国平安将在全国5大地域建立超过20个电话销售中心。电销这一在中国金融市场方兴未艾的销售模式,有望成为平安未来个人金融产品的重点分销渠道之一。
运营中心西进
近几月来,标明工作地点为四川成都的后援岗位招聘启事大规模登录国内各大HR网站。在中国平安两市股价的火爆飙升同时,这家公司正异常低调的进行着大规模的扩军。
“3月份的时候还不到10个人,但现在已经有超过1000人在运作了。”10月12日,顾敏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他所提及的,是位于成都的平安全国运营中心成都分中心。
在顾敏眼中,集团斥巨资修建的成都分中心有三项独特的意义:贴近市场、备份与成本。
除却如海外巨型金融机构都须考虑的灾难备份功用,在西部建立如此劳动密集的项目,让人首先想到的是成本降低。
“按照我们的估计,成都的人工成本总体上能比上海降低约25%。”顾表示,按招募情况,两地之间越简单岗位的人工差异越大——最基础的数据录入岗位,人力成本差异高达40%——而需要资深专业技能的核保、理赔岗位的差异仅10%-15%。
按平安计划,成都分中心的员工将在年底达到约1300人,将占到该公司全部后援运营人员的约1/3,这意味着中国平安后台处理的人工成本将由此下降近一成。
对于记者的这一猜测,顾敏则表示,目前尚属过渡时期,由于新招募员工的熟练性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以及新设将消耗不少成本,西部的人工优势将在明年开始逐步体现。
成本之外,贴近市场是运营中心西进的另一个理由。
9月中旬记者到访上海张江的平安运营中心时发现,电话中心的职员多在选用各自不同的方言与客户进行沟通。顾介绍,该公司在上海本地招募这类服务岗位员工时,都有意寻找掌握当地方言的。
“这类存在地区差异的服务人员,用方言接受客户报案将有助于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顾表示,未来从四川、重庆、贵州等周边区域呼入的电话,都将由会用当地方言的成都分中心坐席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