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学者和普通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3月25日,太平洋保险发布了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是太平洋保险发布的第5份报告。在这5年间,太平洋保险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也从最初的探索阶段升级为相对完善阶段。
CSR影响消费者行为决策
企业社会责任是从西方引入的概念,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对于国外企业来说,企业社会责任就像是企业的基因,贯穿在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中。
以国外商学院的CSR经典案例为例,星巴克推出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和咖啡加工工厂,一方面完成了其全供应链的覆盖,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对咖啡种植者的扶持及对消费者的质量承诺。还有Toms公司买一双鞋,就让一个没有鞋的孩子得到一双新鞋的商业创意产生了著名的买一捐一BOGO模式(buy one gives one),实现了商业模式与慈善事业的充分结合。
事实上,企业在CSR方面的努力除了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也越来越影响到消费者的行为决策。零点研究咨询2010年调查报告显示:逾五成公众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状况影响购买选择,而3/4公众愿意用略高价格为企业社会责任买单,同时公众更加信任社会责任做得好的企业的新产品或服务,也更信赖其企业品牌。另外,近九成公众表示会积极为社会责任好的企业进行口碑传播。
太平洋保险CSR融入商业模式
近年来,国内企业也开始陆续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连续5年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太平洋保险清晰地向读者展示了其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发展历程。经过5年的实践,太平洋保险对CSR理念的认识也已经从最初的探索阶段升级为相对完善阶段。
就太平洋保险认为,CSR并不是做慈善那么简单,企业应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企业的使命与核心价值观,并与战略导向相结合,自上而下渗透至整个企业。太平洋保险2012年的社会责任报告重申了其公司使命:做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以及推动和实现可持续价值增长的发展理念,这是对责任理念的强化,也是企业对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承诺。
又正如太平洋保险在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所说的: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商业模式,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企业社会责任不应是一系列专项行动,而应当嵌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现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
比如,对于客户,太平洋保险根据客制化产品开发流程,去年就设计了多款产品。包括针对癌症高发,客户对大病保障的需求增加,太平洋保险完成开发新一代防癌产品,还针对特定客户的特色需求,开发了迪斯尼项目专用产品、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古建筑财产保险、高端养殖业重大灾害保险等产品。对于环境,太平洋保险一直推广绿色保险,先后在南京、辽宁、温州等地承保了覆盖多个行业的环境污染责任险,分散了污染环境风险。
而对于社会需求,太平洋保险主动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发起的公租房债权投资计划等。太平洋保险还主动介入社会风险管理的多个领域,发挥专业风险管理机构的作用,提升城市抗风险的能力。凭借长期积累的轨道交通承保理赔经验和专业风险管理技术,太平洋保险承担了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的第三方评估,识别地铁运营管理中的风险隐患,并研究制定了运营安全应对策略,提高了上海轨道交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这也是国内首次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独立第三方安全评估。
与其他行业不同,保险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并不完全取决于过去和现在已经发生的事实,还有基于对未来的分析和判断,这使得保险行业有其独特的关键词--风险。保险公司作为专业的风险评估者和管理者,通过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以及对机遇、风险及其应对措施更加全面、系统的披露,可以更好地帮助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内、外部环境,更科学地关注企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