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险集团旗下的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因在的交易行为被深圳证监局介入调查的消息沸沸扬扬。平安资产公司有关负责人向南都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暂时没有可披露的消息。
业内一资深基金经理对表示,平安在海欣股份的操作手法并不会给其带来太多盈利,或许是以调仓换股为主。事实上在这期间,除了海欣股份,平安亦在多个股票进行了类似操作。平安亦须向监管力证海欣股份只是调仓行动中的一项。而交易与研报同时进行,业内认为可能是为了规避先买入后推荐的违规风险。
调仓还是对倒
海欣股份在今年1月4-6日共发 生3笔大宗交易,总计金额21531.5万元,总成交股数为5050万股,成交价格分别为8.13元/股、7.24元/股和6.67元/股。买卖方均为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共动用了2 .15亿资金。这三日海欣股份除了1月4日涨3.54%外,其余两天均迅速涨停,三日股价累计上涨23.52%。这令业内质疑其涉嫌对倒股票。平安资管当时的解释是由于股票组合的配置调整,需要按照公允价格进行大宗交易,把部分股票从一个资产组合调到另一个资产组合,所以基本以当日收盘价成交。
业内一资深基金经理对表示,平安的这种解释亦可理解。由于平安资管下面不同的账户由不同的团队进行运作,每个账户投资权益类比例不能超过20%。一个账户看到更想买的股票标的,想卖出一些持有的海欣股份股票再买进其他股票,而平安资管下面的另外账户正好有余钱,所以再买进海欣股份。在接受监管调查时,其可能会用这种理由来解释交易行为。
据海欣股份的年报和一季报显示,平安在这三日的买卖交易后,海欣股份的前十大流动股的账户发生变动,由原来去年四季度两个账户替换成今年一季度的另三个账户。查阅资料发现,在元旦过后的5个交易日内,平安资管在大宗交易平台上颇为活跃,共出现了24笔交易,累计成交量1.27亿股,成交金额达到了12.34亿元。类似的交易操作不仅发生在海欣股份上,还包括、双鹤药业、、、等16只个股,买入和卖出席位均为平安资管。上述基金经理认为,这样的操作手法并不会给平安资管带来太多盈利,或是以调仓换股为主。而平安亦须向监管力证海欣股份只是调仓行动中的一项。
同日发研报惹嫌疑
除了涉嫌对倒股票外,平安在该股票还涉嫌“先买后推”。一消息人士对表示,引起监管关注的不仅是平安在该股的交易行为,还因为平安集团旗下另一子公司同日发布了推荐该股的研报。这令监管认为集团内子公司防火墙出现问题或涉嫌关联交易。
平安证券研究所在1月4日同步发布了关于海欣股份的研究报告,该份研究报告由平安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凌军所撰写,题为《直肠癌治疗性疫苗价值凸显,股价至少低估50%》,给予海欣股份“推荐”评级。另外,平安在那几日大宗交易的、长航油运、银座股份、这几个股票亦均有平安证券发布的研报。由于平安资管以及平安证券均为平安集团下属公司,存在一定关联性,因此其被质疑“先买后推”。
而平安方面解释,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形成了具有平安特色的防火墙机制,通过防火墙机制的合理设计和有效运行,防范系统性风险及子公司之间的风险传递,规范关联交易管理。
尽管一再澄清自己,但平安证券发布报告与平安资管买入海欣股份时间相同这一事实不容否认。一保险资管公司人士认为,一般机构投资者在根据荐股报告买卖股票之前,都会先将该股票在投资决策委员会上表决,然后放入股票池;同时对于比较看好的股票,还会派人亲自调查。平安资管和平安证券应该各自有一套决策程序和报告程序。即便平安资管的确看了平安证券的推荐报告之后才交易海欣股份,他们很可能是为了规避先买入再评级的违规风险。
采写:南都 王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