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国人寿

天平保险的创新基因

2018-01-27 天津中国人寿

天平独特的业务选择,注定了其必须独辟蹊径,避免走传统路线。

而这似乎又注定了天平保险必备的敢于创新的基因。而5年来,天平保险的创新之举也确实不胜枚举,这些创新使得公司能够在与中国、平安财险和太保财险三巨头,以及众多第二梯队财险公司的激烈竞争中,成功突围,率先实现连续三年的净利正增长。

除了前述最为同业称道的销售和"两头在外"的独特的"天平模式"创新之外,天平保险的创新之举还有诸如打造"轻公司"、渠道,以及产品等方面的屡屡创新。

而天平保险"轻公司"概念的提出,对于一直讲求资产规模、规模的国内保险业而言,无异于炎炎夏日吹来的一丝凉爽清风。

打造"轻公司"

"我们要把天平保险做成纯粹的'承保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天平保险董事长胡务曾经如此表示。

而这就是天平意欲打造一家轻公司的主旨所在。

这一主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天平模式"上。实际上,"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令天平保险完全不用建设隶属公司的销售队伍。

"有种看法认为,业务利润低,是因为修理厂拿走了大部分利润,于是就想去开设修理厂,事实上这一逻辑是不成立的。这无疑是让原本就层层铺设机构的保险公司变得'更重'。"胡务曾经表示。

根据了解,目前,天平保险在全国开设了12家省级分公司,除电话中心外共有700多名员工,有些地区的员工人数只有20人左右。这仅相当于其他公司支公司的规模,然而按人均所产生的保费数来计算,却要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分公司的人力配备并不像许多大中型财险公司那样平均分配,在天平保险,所有的人力、财力、物力安排均按照实际业务开展需要实行。例如,按地区、险种、车型调整业务结构,安排人力,赔付率低的地区、险种、车型多开展业务,因此资源配置就会得到适当倾斜,相反,对于赔付率高的地区、险种、车型,配置的资源则相应减少。

例如,在某地,公司发现出租车的赔付率低,于是在该市配置了大量的资源,业务得到了非常迅猛的发展。目前,天平保险在该地区的出租车保险市场中占据了三分之一的份额。

而另外一个机构,2007年保费规模已达到2亿,但2008年市场恶化,分公司严格按照效益优先原则,规模收缩到只有5千万,业务规模虽然大幅下降,却避免了亏损。

正是通过这一做法使得天平保险的业务开展非常具有针对性,避免了财力物力的浪费,实现了低成本经营,"轻公司"雏形已然成型。

最早尝试按车型定价

天平保险对产品做过很多创新。早些时候曾经采取按车型定价模式,还创新地提出了按车型定价的相关车险产品,该产品主要考虑车辆生产日期、使用时间、已行驶公里数等综合因素。

2006年7月,天平保险就以车险费率改革为契机,创新地设计了其特有的车险产品,一举打破中国车险产品的传统架构,将车损险分成高、中、低三个系列产品,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真正让客户做到"我的车险我做主"。其中,车碰车车辆损失险特别适合驾驶水平高的车主;车辆损失综合险适用于所有的客户群,它比传统车损险增加了自燃损失险、涉水行驶损失险,尤其适用于暴雨多发地区。而车辆损失一切险适用于拥有高中端车辆的车主,其保险责任更宽广,包括车损险、玻璃险、盗抢险、划痕险、自燃险、涉水行驶险等。

目前,天平保险已准备尝试开发环保型车险产品,例如根据行车里程和区域设计产品,给予行车里程少、行车区域固定的客户以更多的保费优惠,意在引导客户绿色出行。

引入电销车险模式

其实,天平保险成立伊始就开始积极探索新型销售模式,借鉴国外电销车险模式。

而电话车险在欧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早已成为主流,例如在英国,超过50%的车主选择通过电话车险;在韩国,通过网络、电话销售车险的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大。

天平保险对车险电销模式的尝试始于2006年。该年,公司开始在上海和深圳推行这一车险模式,电销车险保费不断上升。

事实上,电话车险直销模式以其卓越的服务和性价比优势,使得业务版图迅速扩张。2008年1月,天平保险电销专属车险产品获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成为第三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销售电销车险产品的公司。2009年至今,天平保险的电销保费已突破1亿元大关。

除此之外,天平保险还积极探索网络销售模式,大力投入网站平台改造。目前,天平网销平台已初步建立,并顺利实现出单。

今后,天平保险将进一步进行渠道创新,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在保持天平保险专业精品经营的基础上适度扩大财产保险、短期意外保险占比,积极推进天平保险和保险中介的共同发展,致力于推动整个保险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添加到通讯录
  • 关注我的公众号

    请长按选择识别二维码

    即可保存到通讯录!

    关 闭

    你好,这是我的微名片!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