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转变以行政审批为主的行政管理方式,加快推进跨部门信息共享、综合办理和协同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推动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行政效能。 深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形成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一是加强 两单 制度体系建设。拟定实施我市权力清单管理实施办法、政府部门职责管理和职责协调管理办法以及强化行政审批等权力运行、责任到位的配套规范性文件,促进 两单 落实。二是加强部门职责体系建设。将 两单 成果认真加以运用落实,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拟定实施政府3-5年职能转变任务分工方案;合力推进部门加大购买服务力度,分批推出政府购买服务清单。同时,积极探索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管理体制、大交通管理体制等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府职责体系。三是加强 两单 履行情况监督检查。调整完善机构编制绩效评估指标,深化与巡视、审计合作的联审评估工作,加强机构编制专项督查评估,增强 两单 执行实效。 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应用。一是完善公共平台建设。归集水、电、气、公交、通信等公用事业单位的信用信息,为社会公众参与失信行为监管提供便捷渠道,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信用建设。二是持续推进信用政府应用。继续把信用记录使用作为政府联动监管的重要手段,力争实现在审核企业发债、政府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中100%查询和使用信用记录。在年度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招投标过程中,实现50%使用信用报告。做好司法信息的依法公开,提升司法透明度。三是持续推进信用社会应用。打造市民 诚信卡 ,在医疗卫生、公共交通、数字校园、公园年卡和教育培训等领域拓展信用便民服务应用。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电商平台合作,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失信惩戒机制。建立企业年度报告、企业失信黑名单、经营异常名录披露以及市场禁入和退出等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四是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建立开放公共信用信息的资格审查制度,保证信用服务机构合法合规地使用公共信用信息。鼓励政府部门通过合法途径购买和使用第三方信用服务,引导保险、融资等非银金融机构使用信用产品,拓宽信用产品销售渠道。 加快推进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建设。一是研究设立大数据管理部门。负责研究制定政府和公共大数据收集、管理和开发应用规范,组织编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与维护。二是出台政务数据的共享和开放法规性文件。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的部门间共享和社会化利用,强化数据安全管理。三是加快杭州政务云的应用和推广。建立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对数据的目录、标准和格式进行统一和规范,加快综合数据库建设,并与审计、监察等部门做好对接。
加快推进分类综合执法改革。一是按照市场监管、城市管理、文化管理等分类,构建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执法体制相一致的权责统一、精干高效的综合执法体制。整合规范执法主体,理顺市、区、街道三级执法体制,优化执法力量配置,推动执法重心向街道、乡镇下移。二是理顺执法工作机制。建立协作机制,强化部门协调配合;推进执法与司法衔接,实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对接;建立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加快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体制机制建设。一是组建杭州市企业信用促进会。制订企业信用示范管理创建标准及管理办法,建立全市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培育库,参与信用管理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二是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监督的机制。在对企业年度报告和即时信息抽查时,适当引进社会中介力量,充分发挥企业所在地社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