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注入、强区扩权、改善民生、创新驱动,“加减乘除”推进城市建设
三亚棚改“舒筋活血”促发展
海南日报记者黄媛艳
一张三亚中心城区的遥感观测照片,震撼人心。
1/4的城乡建设用地处于低效利用的状态,部分关键节点区域的建筑肆意林立,危旧楼宇格外扎眼。
扎眼的是建筑,扎心的是区域内百姓的居住环境和城市绿色发展的未来。谋变,今年三亚以棚改工作为抓手,运用“四则运算”力促城市蝶变。用“加法”加入产业和公共服务,夯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用“减法”强区扩权,让城市管理更具活力;用“乘法”普惠民生,党建与作风建设齐发力;用“除法”加大市场化运作的“分子”,创新驱动共建共享。
棚改加速推进,打造“双修”升级版,鹿城干群正以扎实作风扛起“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三亚担当。
加法:给城市短板“补课”
进入4月,三亚东岸棚改的项目已是另一片光景,昔日长满如“马蜂窝”般房屋的区域如今已成为一块净地。“招拍挂结束后,该区域将打造成城市主题文化旅游目的地,格莱美艺术区、艺趣文创区、艺术乐活区、湿地公园等逐步建设。”三亚市规划局总规划师何大哲说。
东岸变了,颜值提升,内涵丰富,为三亚产业升级添引擎。谋变的还有其他棚改项目,阳光海岸棚改项目打造成都市艺术海岸与高端海洋旅游服务区,三亚邮轮之旅更加宜游;环河口棚改项目打造成国际游艇港;海棠湾棚改项目与产业小镇发展齐头并进,小镇发展宜居宜游更宜业……
“棚改是三亚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盘活低效存量土地,以国际水准规划项目与产业,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形象品位。”三亚市委书记严朝君表示。
棚改,肩负着给城市短板“补课”的重任。目前三亚棚改区大多处于城市结构的节点区域、城市交通骨架的连接区域、城市景观风貌的敏感区域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待补充的区域。
今年32个项目,将有效盘活20平方公里的低效利用土地,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