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旅游城市,生态环境是三亚发展之本。11月19日,在三亚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频繁出现“生态”、“绿色”等字眼,环境再次被摆在了重要位置,报告提出,今年五年三亚将继续以生态建设为基础,力争创造绿色发展“新范例”。
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加快实施海绵城市建设
生态修复,让城市生活更美好。2015年,国家在三亚试点,通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治疗三亚的“城市病”,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三亚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岩峻提出,三亚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在全市生态建设中融入“双修”理念,全面打造海洋、河流、湖泊、湿地、山体错落有致,独具特色的美丽生态城市。继续大力开展城镇内河水污染治理,确保全市主要水体水质全部达标。
在巩固三亚湾修复成果的同时,以亚龙湾、崖州湾受损岸线为重点,继续开展海岸带修复,加强岸线生态保护,确保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65%;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确保近海海域海水一类水质保持在98%以上。完成全市49个受损山体的修复工作,加快重点区域“退果还林”进度,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9%。
此外,还要严控城市扬尘,严防大气污染,确保空气质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保持最优。认真开展土壤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吴岩峻表示,三亚还将深入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三年试点工作,推广东岸湿地公园、红树林生态公园、丰兴隆生态公园等“双修”试点项目的做法,把配建海绵设施的要求纳入项目审批条件,全面推进海绵化道路、公园、广场、学校、建筑小区和景区建设。抓好城市湿地规划、保护和开发,加快推进三亚河、宁远河、藤桥河等水系连通和水系治理,全面提升城市海绵功能。
大力实施“智慧城市”和“低碳城市”发展计划
生态修复好了,三亚更有底气谈“智慧城市”、“低碳城市”的建设。
报告提出,三亚将加快建设云计算中心、城市基础网络和城市基础数据库,通过推行全流程网上行政审批、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交通工具实时监管、海鲜排档点菜宝应用等措施,在政务工作、城市管理、旅游接待、民生服务等领域推广大数据应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吴岩峻还表示,三亚将积极推进海棠湾能源综合利用低碳示范区建设,将低碳标准作为项目审批的条件,结合交通设施、住宅小区、各类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推广分布式光伏电站、新能源汽车等设施和设备,推进城市低碳化改造。
据悉,为实现“低碳城市”建设,三亚将加强重点用能、重点减排单位监管,禁止新增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积极推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公共领域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