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2014年,通过控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规范危险废物管理、防治大气污染等一系列措施,全区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38吨标煤,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014年,我区共有水、大气、农业源及禁燃区锅炉关停等18个减排项目被列入年度减排计划。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均有工程支撑,使全区总量减排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其中,中联环水务二期扩建及提标项目,实现COD减排718.3吨、氨氮减排96.71吨;西部热电两厂区5台机组拆除脱硫旁路+完善DCS系统项目,实现二氧化硫减排336.18吨;新中萃玻璃脱硫项目实现二氧化硫减排490吨,脱硝项目土建及设备安装已完成待投运;华润锦纶、华新包装、欣和味达美等3家企业锅炉关停项目实现减排二氧化硫72.26吨、氮氧化物10.53吨;减排农业源减排方面,完成了禁养区内10家畜禽养殖厂的减排认定。
此外,根据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区环境管理处组织开展了区内危险废物申报工作。共有77家企业提交了年度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表,共统计了19大类122个小类的2.7万吨危险废物。通过此次调查,全面梳理了我区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强化了企业对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的意识。之后,又借助省级现场检查,全面铺开我区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工作,联合环境监察大队对我区98家危废产生企业进行逐一现场检查,每个企业均填写对应的考核表,对不符合规范化管理要求的企业,现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
雾霾已经成为群众最关心的焦点之一,为此,我区从强化污染物协同减排、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优化空间格局和工业布局、完善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等方面入手,下大气力解决群众的“心肺之患”。2014年,我区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其中东区禁燃区31.7平方公里已达标,西区禁燃区5.6平方公里将于今年年底前达标。在此基础上,我区还制作了大气污染防控地图,动态更新标注出重点排气企业、建设项目施工工地、渣土堆放场所和裸露土地等信息和地理位置,为有效开展全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我区还加大监管力度,全程跟踪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进展,严格监督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实施。2014年,我区又有1家企业通过省环保厅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有13家企业通过烟台市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通过评估验收企业数量占全市50%;另有7家企业清洁生产方案通过区内初审。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有98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已有27家企业通过了省环保厅审核验收,20家企业通过烟台市审核验收,14家企业已开展第二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基本实现了重点行业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