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绊倒千里马的青草
文/卢化南
偶尔到朋友办公室玩,发现在他的案头上,所有的办公用品:曲别针、红蓝铅笔、胶水……都是两盒以上。见我好奇,朋友微微一笑,说起了一盒钉书钉的故事。
他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一家省级机关。当时他胸中豪情万丈,一心只想鹏程万里。不料上班以后才发现,每日无非干些琐碎的事务,既不需要太多的智慧,也看不出什么成果,热情便不知不觉中冷却下来。
一次系统开大会,处里彻夜准备文件,分配给他的工作是装订和封套。处长切切叮嘱:“一定要做好准备,别到时措手不及。”
他听了心里更是不快,心想:初中生也会的事,还用得着这样嘱咐于是根本没理会。同事忙忙碌碌,他也懒得帮忙,只在旁边看报纸。
文件终于完成,交到他手里。他开始一件件装订,没想到只订了十几份,钉书机“咔”地发出空响,书钉用完了。他漫不经心抽开钉书钉的纸盒,脑海里嗡地一声:里面是空的。
所有人都发动起来,到处翻箱倒柜,不知怎地,平时仿佛满坑满谷的小东西,此刻竟连一根都找不到。
此时已是深夜11点半,而文件必须在明早8点大会召开之前发到代表手中。处长咆哮:“不是叫你做好准备的吗连这点小事也做不好,大学生有个屁用啊!”他只能俯首,无言以对,脸上却像挨了一巴掌似的滚烫刺痛。
几经周折,才在凌晨4点时,在一家通宵商务中心找到钉书钉。事后,他灰头灰脑地等着训斥,平时被他认为是严厉而不近人情的处长却只说了一句话:“记住,工作面前,人人平等。”他说那是一生受用不尽的一句话,让他深深地领悟到:以十分的准备迎接三分的工作并非浪费,而以三分的精神态度面临十分的工作,却注定会带来不可逆转的恶果。
“因为,”他郑重地说,“令千里马失足的往往不是崇山峻岭,而是柔软青草结成的环;在通往成功的路途中,真正的障碍,有时只是一点点疏忽与轻视,比如,那一盒小小的钉书钉。”
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我们就能发现许多我们需要的东西。有时候灵感也会在一刹那光顾我们的眼睛和心灵。
那是在克尼斯纳,一个老伐木工正在解释如何伐树。他指出,要是你不知道哪棵树砍了会倒在哪里,就不要去砍它。“树总是朝支撑少的那一方倒下,所以你如果想使树朝哪个方向倒下,只要削减那一方的支撑力便成了。”他说。洛克半信半疑——稍有差错,我们就可能一边损坏一幢昂贵的小屋,另一边损坏一幢砖砌车库。
洛克满心焦虑,在两幢建筑物中间的地上划一条线。那时还没有链锯,伐树主要是靠腕劲和技巧。老伐木工朝双手啐了一下,挥起斧头,向那棵巨松树身底处一米多的地方砍去。他的年纪看来已六十开外,但臂力十足。
约半个小时后,那棵树果然不偏不倚地倒在线上,树梢离房子很远。洛克恭贺他砍伐如此准确,他有点惊讶,但没说什么。不到一个下午,他已将那棵树伐成一堆整齐的圆木,又把树枝劈成柴薪。洛克告诉他绝对不会忘记他的砍树心得。
他举起斧头扛在肩上,正要转身离去,却突然说:“我们运气好,没有风。永远要提防风。”老伐木工的言外之意,洛克在数年后接到关于一个心脏移植病人的验尸报告时才忽然明白。那次手术想像不到地顺利,病人的复原情况也极好。然而,忽然间一切都出现了不正常,病人死掉了。验尸报告指出病人腿部有一处微伤,伤口感染了肺,导致整个肺丧失机能。那老伐木工的脸蓦地在洛克脑海中浮现。他的声音也响起来:“永远要提防风。”简单的事情,基本的道理,需要智慧才能了解。那个病人的死,惨痛地提醒我们功亏一篑这个道理。纵使那个伤口对健康的人无关痛痒,但已夺走了那个病人的命。
那老伐木工和他的斧子可能早已入土。然而,他却留下了一个训诫给洛克,待洛克得意之时用来警惕自己。人人都得意洋洋,洛克会紧紧盯着镜里的影子,对自己说:“我们这回运气好,没有风。”
人生哲理:
细微的破绽可能导致重大的失败,一定要考虑周全,不可忽略一切细节。
如果你成功了,也不要得意,对自己说上一句:“我这回运气好,没有风。”
哲理小故事:蜜蜂和苍蝇的不同命运
文/卢化南
如果你把6只蜜蜂和6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会发生什么情况
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寻找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口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上面所讲的故事并非寓言,而是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转述的一个绝妙的实验。韦克总结到:“这件事说明,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
成功的设计实践总是跟实验、应变联系在一起的。打破僵化,无拘无束,保持宽松开放、生气勃勃的环境,这是所有出色的设计管理的真谛。IDEO公司被称作“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设计公司”。其创始人托马斯·凯利直言:“IDEO是一个活生生的工作实验室,永远处在实验状态中。在我们的项目、我们的工作环境甚至我们的文化中,公司不断尝试新的想法。”
他进一步说:“我从大企业中所认识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当每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这里的规则也就是瓶中蜜蜂所坚守的“逻辑”,而坚守的结局是死亡。已有不止一家大企业到IDEO取经。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富活力、更有创造性
这样的问题之所以急迫,是因为管理模糊性、管理不确定性、管理变革,业已成为当今企业面临的头号任务。不确定性已经并将长期成为折磨企业的一种“慢性疾病”。比如,许多公司已停止印发组织结构图了,因为它几乎刚刚出来就会变得过时。在高科技企业,人人都知道,哪怕只预测几个月后的技术趋势都是一件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如果你对混沌理论有一点点认识的话,你会懂得世界既不可知,也不可预测。过去的企业好像一条悠哉悠哉的豪华游轮,而现在的企业则好像波浪滔天的大海里的一只独木舟。
但这样说也不是要鼓励我们对世界的悲观看法。韦克的观点是,对付不确定性的办法,是在瞬变时刻赋予事物以合理性,就像上述实验中的苍蝇一样。这意味着,面对趋于复杂的世界,如果你想使之成理,就必须拥有随机性的智慧而不是教条式的智慧。
布拉多印第安人通过炙烤鹿骨来决定狩猎的走向,如此方可称为真正的智慧。为什么这样讲由于狩猎是布拉多印第安人千百年来一直进行的一项活动,他们得以积累丰富的有关猎物、追踪、天气和地形的经验。通常情况下,他们会依靠狩猎队伍中经验丰富的猎手的知识和智力进行判断;然而在外界环境的变数加大或遭遇其他特殊情况时,布拉多印第安人便会把经验搁置一旁,转而求助于非逻辑性的“魔法”。从现代的理性的观念来看,这样做简直荒唐可笑,但布拉多印第安人的魔法却带来了一些超出经验的新事物,使狩猎最终得以成功。魔法为其固定的狩猎模式引入了一个随机的变数,狩猎的战术因此不会墨守成规,避免了由于一味遵从经验而可能造成的无效追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以往的成功经验而导致的失败”。智者如蜜蜂往往正是因经验而陷入死地。
人生哲理:
不要墨守陈规,死抱着以往的经验不放。或许,在当今这个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要比有序的停滞好得多。
励志故事:一次别开生面的面试
文/卢化楠
大学毕业那年,胡清风向省内一家正在热聘编辑的电视台邮寄去了自己精心制作的简历。
在等待了无数个日夜后,胡清风终于得到了电视台的面试通知。在面试之前,胡清风请教了几个较有经验的师兄师姐,知晓了所谓的面试都脱离不了专业的询问和生活化的对答,因此在排练了无数个日夜后的那一天,胡清风胸有成竹地走进了电视台的大门。
面试如胡清风所料地进行得一帆风顺。然而上午最终出来的结果却着实让胡清风吃了一惊,招聘栏里说的是诚聘3名编辑,而和胡清风一起通过面试的却有10个之多。他们葫芦里的究竟是什么药呢,胡清风在心里嘀咕着。
编辑部的王主任似乎看出了他们的疑惑和不安,快步地走了过来:“看你们怎么这样,年轻人,都通过了还这么愁眉苦脸的走,我请你们吃午饭去。”听到了主任的这番话语,大家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午餐的地点选在市中心的一家着名酒楼,饭局由于有王主任在场以及同事之间的不熟悉而显得格外尴尬,这是胡清风起先所没想到的。正当胡清风搜肠刮肚想极力活跃气氛时,王主任站了起来,打着哈哈:“我有点事先走了,你们边吃边聊。”
王主任的离去显然是活跃气氛的一剂强烈催化剂。一位李姓同事首先开了口,幽默地介绍了自己,然后是相继的介绍和聊天。酒过三巡以后,大家都有点控制不住自己了,胡清风由于平时不善酒力,因此也就醉得一塌糊涂。
又是李姓同事首先开起了玩笑:“大家不妨尽兴地发表一下自己的就职演说。我先开个头,其实我做这编辑完全是被父母逼的,因为他们是文人,因此他们也就希望我能够成为文人。什么兴趣、爱好,都统统他妈的滚蛋吧。你们说是不是”既然有人开了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胡扯了起来,人人都是畅所欲言,有说是生活所逼,有说是同学攀比,有说是为了成就名气,各种说法不一而足。
轮到胡清风时,胡清风却脱离了主题,长篇大论地强调了自己对于文学的爱好事业的执着什么的,只听得所有的同事昏昏欲睡。
下午5点,电视台打来电话,说是编辑部名单已经最终确定,让他们迅速去电视台。大家一下子都迷糊了,不是说上午确定名单了吗怎么还要确定一次
电视台之外,王主任满脸严肃地站在那里。胡清风在心里直打小九九。胡清风、李姓同事以及另外两个被他叫进了办公室,胡清风想这下子完了,肯定是哪个地方出麻烦了。这样想着,通往办公室的道路就显得格外的漫长。
“你们坐吧。”突然李姓同事的话语打断了胡清风的思路。胡清风看到他向办公室正中的位置走去,然后悠然地坐在椅子上,“你们一定很迷惑,为什么我会坐这儿为什么你们又被叫进来,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你们三个被最终录取了。而他们六个就只有打道回府了。”三个人像淋了雨的鸭子一样呆立在原地。李姓同事喝了一口茶继续说,“我叫李丰,是编辑部新来的副主任,你们当然都不认识我,我今天给你们摆的应该可以说是迷魂宴,而请你们喝的也是迷魂汤。你们9个都是非常优秀的年轻人,而且你们的能力也相差无几,可是编辑部的名额有限,因此我不得不出此下策,目的只是为了选出像你们这样热衷于文学编辑事业的毕业生。”他又顿了顿,然后望着吃惊异常的三人,“现在明白了吗”
现在胡清风已经在编辑部做了两年,并在李丰的领导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每当胡清风想起当初应聘的事,都会忍不住冒出一身冷汗:假如这不是自己所喜欢的行业,假如这不是真诚的期盼,也许他就无缘于编辑部的大门,也就更无缘于在自己忠爱的事业上进一步发展。而每当这时,胡清风都会感谢他的领导李丰,感谢他教会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搞自己喜欢的事业,做最真诚的人!
人生箴言:
任何时候都应该做个真诚的人,不要把自己的事业仅仅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是要把它作为自己真正喜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