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你是否也曾被这句网传的流行语唤醒了心底那一丝早已沉寂的上进心锦瑟流年,花开花落,岁月蹉跎匆匆过,而恰如同学少年,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你选择恋爱,在最能吃苦的时候你选择安逸,自是年少,却韶华倾负,再无少年之时。错过了人生最为难得的吃苦经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就会浅薄。
什么叫吃苦当你抱怨自己已经很辛苦的时候,请看看那些透支着体力却依旧食不果腹的劳动者,在办公室里整整资料能算吃苦在有空调的写字楼里敲敲键盘算是吃苦认真的看看书,学学习,算吃苦如果你为人生画出了一条很浅的吃苦底线,就请不要妄图跨越深邃的幸福极限。
当你看了《杜拉拉升职记》,你觉得外企真好,可以出入高档写字楼,说着让人听不懂的英语,拿着让人眼红的薪水;当你看了《亲密敌人》,你觉得投行男好帅,开着凯迪拉克,漫步澳大利亚的海滩,随手签着几百万的合同;当你看到一条精妙的广告赞不绝口,你觉得做营销好潮,可以把握市场脉搏,纵情挥洒自己的创意;当你看到一位做房地产的朋友,每天和有钱人出入各种高档场所,发着各种挥霍的微博,你觉得做房地产好赚钱;当你看到一位快消人员满世界出差,在各种地方住五星级酒店,你觉得做快消好风光。你疯狂的爱上了那种洋洋得意的状态,却不曾想到你日思夜想称之为梦想的状态,其实并不等于你看到的那样简单。
他所吃的苦,是早就开始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从N年前的数据查到昨天,一点点的做着细致无比的分析;他所吃的苦,是为了去争取一个客户,和农民工挤在一辆卧铺大巴车上,冒着被偷被抢被撞车的风险,一边敲邮件,一边环顾周围诧异的眼神;他所吃的苦,是为了一套更合理更系统的管理方法,而不断的和各个领导去磨合,去询问,去思考;他所吃的苦,是为了签下一个大订单,自己一个人在他乡,看着别人世界中的团圆,装饰着自己的相思梦;他所吃的苦,是为了一个上市项目,在三天之内自学几十万字的材料,让自己在三天之内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一个行家。他也曾许多次摔倒在泥土里,甚至让别人从自己的身体上踩过去。
他成功的取得了让人望尘莫及的荣耀,只因为他是一个懂得吃苦的人,能够承担得起那种厚重的魅力。他辛勤工作的身影,他随时洋溢的才华,他的一切禁得起岁月的推敲。
亲爱的朋友,如果老天善待你,给了你优越的生活,请不要收敛了自己的斗志;如果老天对你百般设障,更请不要磨灭了对自己的信心和向前奋斗的勇气。当你想要放弃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卖力、天赋还比你高的牛人,他们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个你永远只能眺望的远方。
在你经历过风吹雨打之后,也许会伤痕累累,但是当雨后的第一缕阳光投射到你那苍白、憔悴的脸庞时,你应该欣喜若狂,并不是因为阳光的温暖,而是在苦了心志,劳了筋骨,饿了体肤之后,你毅然站立在前进的路上,做着坚韧上进的自己。其实你现在在哪里,并不是那么重要。只要你有一颗永远向上的心,你终究会找到那个属于你自己的方向。
所以,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没有人的青春是在红地毯上走过,既然梦想成为那个别人无法企及的自我,就应该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为了到达终点,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
只有挣扎的现在,才是最好的状态
文/王文华
朋友病了,大家去医院看他。离开后在医院门口感叹:“唉,这么年轻就生病了!”
另一人说:“去年底还听他说,等到工作状态好一点时,就带孩子去迪士尼乐园。”
听到这话,我心中闪过好几个类似这样感叹的场景。然后我想通了:状态永远不会更好。因为,现在,就是最好的状态。
“等到……我就……”是从小到大最常用的句型。
“等到考上第一志愿,我就可以谈恋爱了。”“等到当完兵,我就海阔天空了。”“等到找到天命真女,我就幸福了。”“等到找到工作,我们就可以结婚了。”“等到结了婚,我们就可以安定下来了。”“等到升了官,我就可以多花时间陪小孩了。”“等到退休后,我们就可以去环游世界了。”我们都说过类似的话,后来也都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因为两件事会发生,让这个句型无法成立。
一、我们考不上第一志愿、找不到天命真女、结不了婚,或升不了官。于是理所当然地说服自己,不能去谈恋爱、不能幸福、不能安定下来、不能陪小孩。怎么办呢卷土重来,再试一次,或重造另一个比较容易成立的句子:“等到考上任何一所学校,我就可以谈恋爱了……”
二、我们考上了第一志愿、找到天命真女、结了婚,也升了官。但发现那样的状态并没有原本想象的好,我们还是不快乐。于是天真地以为:一定要达到下一个更高的目标,状态才会完美、快乐才会来临。结果第一个句子还没完成,又造了第二个句子:“虽然考上了第一志愿,但等到我第一名毕业,就可以‘真正’去谈恋爱了。”“虽然找到天命真女,但等到我发了财,就可以‘真正’幸福了。”“虽然结了婚,但等到我买了房子,就可以‘真正’安定下来了。”“虽然升了官,但等到我当上总经理,就可以‘真正’多花点时间陪小孩了。”
就这样,现在的状态永远不够好到可以放心去玩、去结婚、去陪小孩、去环游世界。我们坚持要等到更佳状态,才开始对自己好。人生永远在“等待”,谈恋爱、陪小孩这些简单的快乐,一直被排在重重关卡之后。我们不觉得有什么损失,反而认为这是因为自己胸怀大志。
就这样,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手段”.考上了第一志愿,是为了要第一名毕业。升了官,是为了要当上总经理。活着,永远是在布局。醒来,就开始算计。我们不敢开香槟,因为还要再接再厉。不敢休假,因为对手都在打拼。我们不允许自己快乐,不允许自己关机,然后给了这种生活方式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生涯规划”.
算计和规划没什么不好,没有算计和规划的人生,活不出浓度和深度。但算计和规划会上瘾,很少人能在过头之前喊停。
结了婚,要买房子。买了房子,要把房贷缴清。房贷缴清,要换大一点的房子。换了大房子,要换好一点的车子……
升了官,要当上总经理。当了总经理,要冲业绩巩固自己的地位。地位巩固了,猎头公司来找你当更大公司的总经理……
这样下去,永远不会“安定下来”,永远没时间“陪小孩”.
很少有人能及时减停,所以命运帮我们做这件事。
生了大病,不能再拼了。这时你猛然发现:过去的战功彪炳,也只是一团空气。你醒了。
婚姻破碎,老婆不要你了,你从未陪伴的孩子冷漠地看着你,这时你猛然发现:你为了“安定下来”而一路追求的东西,反而给生活很多不安定。你醒了。
醒了还算幸运。没醒的人在老婆、孩子走了后,变本加厉地投入工作,因为突然没有“后顾之忧”.
其实那些“后顾之忧”,才是活着的目的。我们往前冲,一开始是为了让紧靠在背后的人有更好的生活。但时间久了,就忘了为什么往前,同时也把原本紧靠在背后的人,远远抛在另一个星球。
瞻前顾后,让生命更深刻。一味往前冲很容易,就像开车只会往前开。开车的乐趣,在于除了加速之外,还要减速、转弯、倒车、停车。
人生也一样。
当命运帮我们减停时,有时它会给我们第二次机会,有时不会。
有第二次机会的,彻底改变了优先级或思考逻辑,赢回后半个人生。虽然只有半个,已是大幸。
没有第二次机会的,就变成朋友在医院外感叹的对象。但朋友们感叹完后,真的能从他的故事中学到教训吗难!这是人生跟我们开的大玩笑:除非亲身经历重大变故,否则不会长智慧。但经历了重大变故,长的智慧也用不到了。
想到这玩笑,我回到现实。医院门口的风总是冰凉,朋友的鬓角开始结霜。眼前是一起长大、一起青春、一起迈向中年的朋友。如今每次见面,都是在这种场合。
一人说:“我先走了,改天大家不忙时,约个时间吃饭吧。”
我冒出一句:“就今天吧!”
“什么”
“吃晚饭,就今天吧!”我说。
大家低头看手机,查下一个行程。打电话,看能不能调出时间。大家忙着做一些,我那躺在病房的朋友曾经忙着做但不会再做的事情。
“今晚不行,”一位朋友说,“公司有事。周末好不好”
大家附和:临时约太赶、今天要加班、周末比较好……我也点头附和,但内心惋惜,若是今晚有多好!因为现在是唯一真实的时刻。到了周末,想要加班的人还是会去加班,说好会来的人一定有的不来。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人生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状态。就算未来得到了看似完美的周末、学校、情人、职位,固然会快乐,但也有意料不到的问题。如果要等到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后才开始生活,那我们永远不会开始生活。
未来不会更好,而且随着我们变老,通常只会更糟。还好快乐不是取决于客观环境的好坏,而是主观心境的调整。个性不快乐的人,坐在皇位上还是不快乐;个性快乐的人,站在树下就满足了。
“周末你会来吗”朋友问我,怕我因为今晚不能吃饭而失望。
“当然会!”我说。我怎么会因为不合我意就缺席呢我不是刚刚才学会:人生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结果!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美好和挣扎。人生不会等我们准备好,想快乐要扑上去。活着的甜美,不在于享受完美,而在于享受挣扎。过去,带着虚幻的美好。未来,可能不会发生。只有挣扎的现在,才是最好的状态。
最怕你不甘平庸,却又不去行动
文/李清浅
1
闺蜜和我聊天,说她最近几天非常焦虑,她都担心自己快抑郁了。
起因是她的一个好友下定决心要考研,并且向她汇报了自己的“决心”。闺蜜对照自己的生活,每天像个陀螺一样高速旋转,上班忙得晕头转向,下班做饭做家务,周六日还要陪孩子去上各种辅导班。
她说,非常讨厌自己这种状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放”出来,做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总之,很失落。
她还说起自己认识的另一位妈妈,目前在清华读博。她非常羡慕她们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努力拼搏的样子。
我其实非常理解这种状况。我的理解是,发现自己生活琐碎且平庸,非常不甘心,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改变这种状况。
我记起以前看过的一部韩剧中的一个片段:女主角是个警察,她巡逻的片区有一座大桥,桥这头归她管,桥那头是别人的辖区。她经常在巡逻时将车开到桥头,然后想像桥那边会是什么样子,有机会去看看吧。
然而,好多年过去了,她却一次也没跨过那座桥,这让她非常沮丧。
也许,桥那头和桥这头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过也是寻常街道,风尘仆仆的人群。可是,既然那么想去看看,为什么不去呢把车再往前开一点儿,不就过去了吗
2
其实,我非常理解闺蜜的焦虑。据我所知,很多年轻妈妈都是这样的。
孩子小,生活压力又大,每天被琐碎的家务淹没。偶尔夜深人静,有个声音会问你:难道这辈子就这样了吗难道人生再也没有其他可能了吗好像一眼就能将自己的人生望到头似的,再无转折,再无惊喜。
不甘心归不甘心,却似乎完全无法改变这种状态。尤其是,在孩子小、无人帮忙的情况下。
谁不想提升一下自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时间呢不但没时间,每天还特别赶。你不赶,小朋友就有可能迟到;你不赶,放学后小朋友就可能被独自留在学校。
同为妈妈,同为年过而立的“大龄女青年”,其实我也经常焦虑。我的焦虑源于很多时候我想写东西,却总是被打断,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情等着我去做。
问题是,我认识的很多作家,比我还忙,书出了一本又一本,但人家交友、旅行、阅读,样样不耽误。
于是就愈加焦虑,眼睁睁看着人家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我拼命挣扎却一直在地上爬。
是不是学会了认命,甘于现状,就能开心一点儿呢我也经常这样反思,恨不得哪里能跳出个高人指点一下我的人生。
3
昨天,我的大学好友发了个朋友圈,我才知道她一直在学古筝。
她上大学时就想学古筝。她说,那时没钱,后来不差这笔钱了,又没时间了。
但是,她真的太想学了。而且学古筝这么简单的心愿,竟拖了十年之久,她郁闷得都开始怀疑人生了。于是不管不顾,硬着头皮报了名。
当然,学起来并不顺利,毕竟孩子小,老公工作又忙。她说,好几次想过放弃,于是拼命鼓励自己,明明那么喜欢,一定要坚持啊。然后不知不觉中,竟学了一年多,她自己回望这段日子也很惊讶。
去学古筝这件事,最大的改变是让她知道了,原来生活还可以有另一种可能。
讲真,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它至少证明,当你执拗地将某件事情列入你的计划,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你就有时间去学去做了。
最怕的是,你一直想,却一直没有开始做。所以,怕就怕,你明明不甘于平庸,却又不去行动,不肯改变。
4
没错,很多时候,坚持小小的梦想,真的很难很难。那种辛酸难忍,只有自己明白。可是,很多年过去,回望这段为梦想坚持的岁月,你心中只有娴静从容,很美好,很幸福。
所以,心中有什么未完成的梦想,勇敢地去追逐吧,别让它一直搁浅,直到成了你心中的伤。
更何况,我们许多人小小的梦想,不过是想每周抽时间上一两节插花课,或者弹几小时古筝。如此简单,就算再忙碌,这个时间应当也可以抽出来吧
如果你习惯了像陀螺一样旋转,那么,停下抽打自己的鞭子,告诉你的家人,你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你需要每周有一点点时间,做一些你喜欢的事情。
但是,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你自己。你必须果断地迈出第一步,勇敢地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