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儿童意外保险

工业轨迹园:让城市记忆邂逅城市生活

园内雕塑满载长春工业发展历史。 杨洪伦 摄

这辆有轨电车承载着很多老长春人的记忆。 杨洪伦 摄

眼前,锈迹斑斑的古铜色站台上,一辆上世纪50年代生产的绿色有轨电车安静停靠;一辆红色的轻轨列车快速驶来,又快速驶去;几百米远处,轻轨3号线伊通河站像一面风帆,直冲天际。

动静之间,仿佛在演绎一场跨越时光的邂逅。

这场邂逅,激活了李红卫老人深藏多年的记忆。

4日13时许,伊通河畔,工业轨迹园。

一看到这辆车身斑驳的有轨电车,刚从轻轨伊通河站溜达过来的李红卫立刻停下了脚步,“看到它,我耳边就响起了‘哐当’声,我们小时候总坐这车,晃得厉害,冬天还冷得要命,不像现在的车,又稳又快又暖和。几十年不见,没想到今儿个在这看到了,真好。”说着,拿出自己的老款智能手机与老摩电合影留念。

工业轨迹园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辆长春曾使用过的8000型有轨电车,很多老一辈人都对它有深刻的记忆,开园至今,每天都有很多老人特意来看这辆车。

数百米长的老式铁轨枕木轨道,长春老火车站、长春铁路、一汽创业史……21万平方米的工业轨迹园内,保存了长春老工业基地发展史上上百个珍贵的印迹。

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不仅勾起了老长春人的珍贵记忆,更成了很多人感受历史、了解长春的窗口。

“孩子放寒假了,带他来看看。”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在这里现场教学,“以前总和孩子说长春是个老工业基地,现在对着史料直接就能看到,感受更直观。”

对照着展板上的图像,父子俩不时认真地交流,长春的历史,在不经意间流传。

工业轨迹园,不仅承载了长春的工业记忆,更成了周边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骑行大道,一对中年夫妇骑着双人自行车,一边聊天,一路前行;沿河景观道,两位身着同款羽绒服的女性,悠闲徒步……

正在河岸观景台压腿的胡先生乐呵呵地同记者闲聊起来,“以前这里是一片荒滩,还有鱼塘,去年公园建成后,就成了我们遛弯、锻炼的好地方,我天天都来。”

-12℃的寒冷,挡不住人们对这里的喜爱。不到1小时的时间,工业轨迹园里遇见了17名游人。

离开之际,一辆绿色轻轨车正快速驶来,历史与现实,又一次瞬间交会。

铭刻历史,服务今人,工业轨迹园,下次见。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添加到通讯录
  • 关注我的公众号

    请长按选择识别二维码

    即可保存到通讯录!

    关 闭

    你好,这是我的微名片!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