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儿童意外保险

在主动开放中凝聚产业竞争力

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既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主动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国家在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的同时,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和自贸区谈判内容,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提升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近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出席省部级干部自贸区战略和多双边自贸协定专题研讨班座谈会时强调,要深刻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和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实施更加主动的自由贸易区战略,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改革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

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自贸区建设已成为大国开展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正在加速改变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在国际贸易停滞不前、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实施更加主动的自贸区战略不仅有利于我国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方面争取主动权,而且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当中。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应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适应经济发展的主动选择

当前贸易增长乏力主要是指货物贸易,我们应该放宽视野,进一步拓展服务贸易以及政府采购等。与此同时,通过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构建新的贸易体制,进一步扩大开放,从而促进要素加快流动,提高生产效率。 谈及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的意义,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新兴经济体研究室主任沈铭辉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沈铭辉认为,当前我国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主要有两个考量:一是从国际方面看,国际贸易增长乏力,再加上世贸组织多边谈判进程缓慢,使得不少发达国家开始 抱团 发展,从而推动了全球贸易体制重构。这使得中国面临被边缘化的压力。二是从国内方面看, 三期 叠加下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在投资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促进贸易的发展和国际间生产要素流动成为重要选择。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李光辉也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不仅契合我国参与并引领国际规则制定的现实关切,也可以促进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当中。 以往我国在自贸区谈判方面比较被动,通常是对方提出要求,我们进行谈判,而现在我们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情况,更加主动地实施自贸区战略。 李光辉表示,这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趋势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主动选择。尤其在我国提出 一带一路 的构想后,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有利于形成 一带一路 大市场。

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签署并实施的自贸协定有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当前正在推进的多个自贸区谈判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 海湾合作委员会自贸区、中国 挪威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等。其中中斯自贸协定谈判已经进行了两轮,年内有望取得成效。

汪洋强调,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首要任务就是要努力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在开放中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竞争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就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对国内产业的影响,李光辉表示,加快自贸区建设步伐,虽然对我国一些有竞争力的产业而言是机遇,但一些没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可能会受到冲击。因此,国家在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的同时,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和自贸区谈判内容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提升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沈铭辉认为,从国家层面构建通过开放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改革的意愿,这是加快自贸区战略的基础。与此同时,贸易谈判需要相互妥协才能实现相互受益。因此,国家在自贸区谈判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把我国的优势产业变得更加有优势,另一方面,对于容易受到影响的产业,要有一些新的应对办法,比如设立相应的贸易调整和补偿政策。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添加到通讯录
  • 关注我的公众号

    请长按选择识别二维码

    即可保存到通讯录!

    关 闭

    你好,这是我的微名片!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