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平安在传统金融业务保持稳健增长的同时,互联网金融板块开始对集团贡献利润,体现了综合金融模式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保险业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达346.81亿元,在集团整体利润中占比高达55.6%,成为名副其实的“吸金王”。
寿险新业务价值增三成
年报显示,2016年,平安寿险实现规模保费3552.74亿元,同比增长25.3%,市场占有率为12.7%,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得益于长期保障型业务占比的持续提升,平安寿险剩余边际摊销逐年稳定增长,2016年剩余边际摊销为381.98亿元,同比增长30.5%,过去6年剩余边际摊销的复合增长率为23.3%。
2016年,平安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为508.05亿元,同比增长32.2%。其中,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为464.13亿元,同比增长34.9%。长期保障型业务的新业务价值在寿险业务中占比74.5%,比去年同期提升4.7个百分点。
在发展队伍规模的同时,平安寿险不断加强队伍管理,实现了队伍规模和产能同步提升。截至2016年底,该公司代理人数量超110万人,较年初增长27.7%;人均每月首年规模保费7821元,同比增长8.1%;代理人每月人均收入6016元,同比增长17.4%。
互联网渠道依托“金管家”APP和集团互联网资源,形成O2O产品经营模式,精准定位客户需求,实现精细化产品全面布局,同时,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互联网业务2016年实现规模保费53.25亿元。
产险车险占比高达83.4%
2016年,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入1779.08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车险保费收入1485.01亿元,同比增长13.4%,市场占有率为21.7%,对保费贡献达83.5%,较上年上升3.4个百分点。年报显示,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3.4%的主要原因是依托有利的市场环境,平安产险加强业务推动力度,来自交叉销售、电话及网络销售渠道、车商渠道的保费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此涨彼消,对产险保费贡献率为13.8%的非机动车辆保险保费,在2016年同比下降14.1%,。其中,保证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减少39.9%至81.36亿元,主要原因是该公司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原有产品销售规模逐步减少。
分渠道来看,交叉销售和电话及网络销售渠道保费收入817.25亿元,同比增长8.3%;车商渠道保费收入414.85亿元,同比增长22.4%。截至2016年底,“平安好车主”APP绑车用户已突破1774万,月度活跃率占据汽车后市场领域第一位。
投资净投资收益率6.0%
受国内资本市场低迷影响,股票基金买卖差价等已实现收益大幅减少,2016年,平安保险资金组合总投资收益同比下降20.1%,总投资收益率为5.3%,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
不过,由于固定收益类投资利息收入和权益投资分红收入增加,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的净投资收益同比增长23.9%;另外,得益于提前布局配置优质固定收益资产、优先股,动态配置权益资产,该公司净投资收益率为6.0%,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整体而言,平安目前所持另类资产风险可控。从信用水平上看,所持债权计划和信托计划外部信用评级95%以上为AAA,有担保或抵押的比例超过70%,项目现金流能够全覆盖占比超过80%,整体信用风险可控;从行业及地域分布看,目标资产分散于公路、城投、电力、土储等行业,主要集中于北京、江苏、广东、天津等经济发达和沿海地区;从投资时间和收益率上看,平安投资的另类资产主要集中在2013年、2014年,很好地把握了前几年优质项目大量供给的黄金时期,这部分资产的平均收益率较高,未来将为保险资金提供稳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