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马明哲并不想丧失这支从传统金融时代就一路跟随的营销队伍,也并不希望互联网金融的到来对传统营销模式造成太大冲击。
不过,平安早已“开战”。在“壹钱包”推出之前,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银行已经开始针对余额宝展开了反击。
2013年12月,平安银行推出了“平安盈”产品。平安银行的客户可通过在网上开立财富e电子账户来购买“平安盈”,“平安盈”内资金可T+0实时到账并可转出使用,还可直接购买基金或理财产品。模仿余额宝的低门槛特点,平安银行这款产品的门槛也极低,实行“一分钱”起购,打破了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限制。
不过,此次平安盈的合作方却并非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大华基金,而是南方基金,投资标的为南方现金增利货币基金,其近三个月收益率的表现大约合年化收益率4.8%。
对于银行推出类似“余额宝”产品的优劣势,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优势在于,专业的金融机构比互联网企业在投资和风控方面更有经验;不过,银行通过与基金公司合作的方式,虽然可通过基金在银行的第三方存管,把这笔资金留在银行,但实际上,该产品的本质是货币基金,这对于银行的活期存款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分流。
实际上,无论传统金融企业愿不愿意,都已经被卷入了这股互联网金融浪潮中。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去做互联网金融,可能会对自己传统业务造成分流;如果不去做互联网金融,就是彻底放弃这个战场,放任自己的客户群被侵蚀。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更多传统金融企业而言,可能并未做好准备,带有被迫应战的意味,甚至进退两难。
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对此明确表示,“不做这个业务的结果就是,这些银行的存款规模将被不断侵蚀,而且流失的客户将不再回来。”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活期存款是银行获取低成本资金的最大来源,如果银行的活期存款大量转化成为货币基金的形式,那么银行赚取的就不再是3%左右的利差,而是赚取代销货币基金的手续费等管理费用,大约为千三、千四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