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末的上海,秋雨飘过,天气已感微寒。
华灯初上,美术馆顶层一家颇具异域风情的露天酒吧,觥筹交错,一场云集沪上跨国公司名流的鸡尾酒会却在火热进行中。
平安产险与科法斯集团是酒会的主办机构,这是它们举办的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客户联谊活动。三年间,从衡山路到美术馆,不变的是海派优雅风情,这显然对客人的海外背景有所针对。
同在这三年间,中国内地内贸险竞争格局正悄然破题,纵横中原者已非与法国信用险巨头结盟的平安产险一家。随着今年上半年荷兰全球信用保险商Atradius与大地保险的结盟,国际上三大信保巨头都已在中国市场身影闪现。历来从事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及人保财险,也已杀入内贸险领域。中外巨头对阵之势已成。
此外,随着母公司)金控集团的构架确立,平安产险经营数年累积下的众多中外内贸险客户,也在集团打造综合金融、力推交叉销售的思路中有了另一层含义。
五雄之争
“与针对损失进行赔偿的传统保险产品不同,对于贸易信用险来说,损失赔偿往往是最后一步。”平安产险贸易信用险室主任丁文煜表示,除却就应收账款损失的赔偿,贸易信用险的价值还在于对买方信用的事前评估。
正是赔偿之外的前期功夫,造就了这一特殊险种的高门槛。
丁表示,与针对实物损失的其他保险不同,贸易信用保险所针对是买家不付款的风险,于是,保险公司从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企业的应收账款顾问。
对于购买这一险种的客户,保险公司需要先期对其所有赊销买家进行风险评估,并评定买家信用额度。之后全程动态跟踪赊销客户的财务以及付款状况,并在必要时调整信用额度。此外,保险公司还将在放账一段时间后,督促投保公司对客户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在买家因企业破产或恶意拖欠等因素使投保人发生应收账款损失时,贸易信用保险的后半段——追偿与赔偿方——启动运作。
由此可见,买方资信评估与协助应收账款管理是开展贸易信用险业务非常关键的环节。或正是由于术业有专工,目前全球绝大部分的贸易信用险业务都集中在前述三家专业信用险公司手中。
由于开展信用险往往需要斥巨资购买研究机构的企业资信评价报告,并建立数据库,这使之成为一项非常体现公司规模效应的险种。
“可能一个行业的几个买家都是投保人的客户。”丁文煜举例。按平安目前的做法,内贸险除了按照保险人在对投保人及其买方进行风险审核后厘定的费率收取保费外,还按照买家数量收取信用额度管理费,“对于客户的每个买家,我们收取一年720元的管理费,这是与保单分开的”。
丁介绍,2003年10月开始在科法斯的协助下启动内贸险业务以来,平安产险的内贸险保费收入均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至今其承保规模已超过1300亿元。
知情人士分析,目前在内贸险领域,平安产险仍在国内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其他两间国际信保巨头Eulerhermes与Atradius也于近期在内地加速攻城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