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香港、广州、深圳数个超级城市,位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多种思想交汇;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活动频繁;外来人口数量庞大,本外人口比例严重倒挂。
面临重要的发展格局变迁“窗口期”,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认为,在社会治理方面,东莞将加快跨越社会矛盾多发期和安全风险高发期,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数据激活构建精准鲜活的数据“账本”
盛夏8月,东莞市公安局清溪分局清厦警务室警长曾旭昌穿梭在社区一条条巷子里,不时进出一栋出租屋,和出租屋经营者核对,查漏补缺“二标四实”的相关信息。谈起辖区的情况,曾旭昌底气十足——人口、房屋、单位和设施等信息,尽在他的手机数据库里。
这位警长的底源于“二标四实”这一全新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抓手。作为全市首个启动“二标四实”工作的试点镇,清溪镇率先完成了辖区2万多名实有单位和32万多名实有人口等基础信息的采集,切实解决了社会治理要素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动态不准的突出问题。
社会治理要素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是每一位城市管理者孜孜以求追寻的目标。但长期以来,全市人口、房屋、设施和单位等社会治理要素基础信息掌握不清、情况不明、动态不准,一直是困扰东莞社会治理的“卡脖子”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治理主动性和精细化水平的提升。
2018年5月9日,东莞市正式出台《深化“二标四实”工作总体方案》,在全市拉开“二标四实”工作的大幕,39个市直部门和企业组成“二标四实”部门专班。
以基础信息大采集阶段的工作为例,东莞各镇街、园区按照“智网工程”基础网格划分,每个网格形成一个工作组,由1名公安民警、1名辅警人口协管员、1名网格管理员和1名村工作人员组成小组,在网格内逐一上门入户,采集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人口的相关信息。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东莞最大规模的上门入户采集信息活动,也是东莞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又一实干之举。
今年年底之前,东莞将建立“二标四实”工作常态化更新维护机制。届时,标准地址库、标准作业图和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设施的信息将交由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常态化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鲜活,为精准编制发展规划提供支撑,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民生工程提供精准支撑;为群众出行、快递投递、办理证照等提供准确的标准地址,提高出行和办事效率;为实现部门之间数据共享打下基础,群众办事不再需要提供大堆的证明材料,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得益于精细化管理,今年以来,东莞两抢一盗案件数量大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