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理财寿险

团队“不中不西”业绩“不上不下”

万亿保险投资调查 太保资产的中庸之道

相对国寿投资的政策优势,以及平安投资的机制灵活,太保的投资似乎“不中不西”。

和国寿比较,显然国寿的整体优势更为明显,但是在上海一地获得政府支持,太保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和平安比较,虽然投资团队中以本土为主,但是太保亦有重要的外援——集团投资总监杨文斌,杨的独特之处在于此前曾担任平安资产管理的董事长。

其投资业绩表现亦是,逊于激进的中小公司,平于规模相当的大型公司,但是优于其余的大多数。

资产管理不做利润

太保资产管理并不是先行者。

到2006年年中,太保资产管理才正式成立,成为业内第二批获得资产管理公司资格的公司。其注册资本为2 亿元,其中太保集团、太保产险分别出资1.8 亿元、0.2 亿元设立,分别持有90%和10%的股权。

虽然起步晚,但是由于太保寿险和产险庞大的资金量,一落地,太保资产管理就成为保险业内第三大的资产管理公司。

根据太保的招股说明书,“截至2006年底投资资产总额在中国保险行业排名第三,占中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9.8%;截至2007年6月30日,本公司的投资资产规模达1917亿元。”

投资规模的急速扩大,资本瓶颈随之而至。

依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其受托管理的保险资金的千分之一,低于千分之一的,应当相应增加资本金。但注册资本达到5亿元人民币的,可不再增加资本金。

于是,2007年11月,太保集团将资产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扩大为5亿元,寿险公司也成为股东。其中,太保集团出资达4亿元,占注册资本的80%;寿险和产险子公司出资共1亿元,各占注册资本的16%及4%。


1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添加到通讯录
  • 关注我的公众号

    请长按选择识别二维码

    即可保存到通讯录!

    关 闭

    你好,这是我的微名片!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