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理财寿险

全省领先厦门推动环境教育立法

天蓝水清,绿意萦绕,海在城中,人在景里。今天,只要人们一踏上厦门的土地,便能立即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馨与惬意。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全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无疑,给厦门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有人说,一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素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厦门环境教育的发展,通过各种形式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注入每一位市民的心间。

省级环境友好型社区

厦门占 半壁江山

今年初,福建省 省级环境友好型社区评选活动 表彰大会上雷鸣般的掌声,至今还在厦门的许多社区工作者的耳边萦绕。在这场大会上,全省23个单位被福建省环保厅授予 省级环境友好型社区 称号,其中,厦门的占了 半壁江山 ,达到13个。据了解,这13个社区分别是思明区的溪岸社区、天湖社区、阳台山社区、溪东社区、文灶社区、莲翔社区、下沃社区,湖里区的康晖社区、康乐社区、吕岭社区、和通社区、兴隆社区,以及翔安区的东寮社区。

环境友好型社区,实际上就是原来人们耳熟能详的 绿色社区 。 厦门作为第一批国家环保模范城,早在2002年就开始尝试创建环境友好型社区。当时,国家、福建省均未出台关于环境友好型社区的创建标准和实施政策,只有广东一些城市先行一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尽快开展这一工作,厦门市环境宣教中心组织了由各区环保分局和基础较好的社区组成的考察组,赴广州、深圳、珠海、汕头进行观摩取经。经调研,厦门决定按照 先树立试点,再全面推广 的方针,以鼓浪屿龙头社区为试点社区,通过一年时间将其建成厦门市首个环境友好型社区试点,随后将其创建经验推广到全市各个社区,以点带面地带动全市环境友好型社区工作的全面开展。

短短几年的时间,厦门的环境友好型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呵护美好环境、争创环境友好型社区的浓厚氛围,在厦门大地迅速形成。

与环境友好型社区一样,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创建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全市167所环境友好型学校通过举办环保讲座、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拓展了环境教育教学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环保知识。

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主任余进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环境友好型社区及学校创建工作的开展,为我们的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后,我们要更好地建构环境友好型社区及学校,让生态文明渗透到公众的生活中,真正体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环境友好社会主旨。

开展全民环境教育

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熄灭一盏灯,却能为地球母亲点燃一份希望 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六晚上20:30,我们的城市都会因为黑暗而美丽。备受关注的 地球一小时 活动,在厦门已经持续开展了多年。

海上明珠塔失去往日的光环,鼓浪屿、环筼筜湖的夜景灯、霓虹灯同时熄灭 熄灯一小时只是暂时的,但保护环境意识的树立却是长远的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如今在厦门早已深入人心。

生态文明最终能否为社会所接受,能否转化为公民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理念,并指导社会实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环境宣教的广度和深度。这些年,我市坚持环境教育从青少年抓起,把生态环境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素养和改进校园环境管理的切入点,不仅使师生的环境素养得以提高,学校环境得到改善,提升了学校的地位,而且通过 小手牵大手 活动,带动了家庭、辐射了社区、推动了公众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与此同时,我市还充分发挥环境教育基地的作用,让市民深入学习各类环保知识。

如今,一场场以环保为主题的 亲子风筝赛 、雕塑展、电视知识大赛、绘画、板报、征文、灯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在我市上演,人们在参与中学习、感悟生态文明的真谛。

厦门天然的青山绿水,很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地区。我市环境宣教工作者深知,要让全市的青山常绿、绿水长流,就必须突破农村生态环境宣教的 瓶颈 。记者了解到,从2001年开始,我市便加大了对农村的环境宣教力度,并把生态环境教育同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引导农民树立科学和环保观念,走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 宣传教育、示范推广 的原则下进行广泛宣传之余,我市还派遣专门技术人员上门开展科学指导,短短几年间,全市便涌现出了锄山村等一大批通过生态脱贫致富的生态乡镇。

厦门与台湾一衣带水。这些年,我市发挥对台的地理优势,加强与台湾的环境教育交流与合作,实施环境教育先行先试,为海西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验。

实际上,早在1997年,市环境宣教中心就开始举办 海峡两岸青少年生态环保夏令营 、 台商在厦子女生态环保夏令营 等活动,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保护海峡两岸生态环境的种子。从那时候起,保护环境开始成为两岸孩子们共同的话题、相同的使命。

推动环境教育立法

健全环境教育制度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不少厦门的环保人士已经清晰地意识到:要让生态文明的理念持续深入人心,就必须要有一部健全的法律来支撑。

余进介绍,通过环境教育立法,完善健全环境教育制度,将对学校环境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巨大保障,也势必会让每一个人从认知、价值观及态度上来落实环境保护的行为,引导我们及下一代认识到美好环境的可贵,培养知性成熟的环境伦理与责任心。

记者了解到,当前,许多国家都很重视环境教育立法 美国早在1970年就颁布了《环境教育法》,此后,巴西、日本、菲律宾、韩国等也相继制定了专门的环境教育法。我国台湾于2010年出台《台湾环境教育法》,2011年宁夏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教育条例》,2012年9月天津也出台了《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

值得欣喜的是,厦门的环境教育法规,当前也正 呼之欲出 如果顺利,厦门有望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对环境教育进行立法的城市。厦门作为实施对台先行先试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利用拥有地方立法权的优势,借鉴国际及台湾环境立法经验,经多方调研和努力,2011年,《关于制定 环境教育条例 推动对台交流合作的建议》以市政协提案的形式进入2011年厦门市 两会 ,标志着我市正式迈开环境教育立法的步伐。

此外,我市环境教育立法提案得到市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随后确立由多部门联合成立提案组开展调研,推动厦门市环境教育立法的进程。2011年,环境教育立法工作已列入市人大立法调研计划。目前,立法工作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春风化雨,播撒绿色文明。从十八大会场传来的声音令人振奋,今天,环境宣传教育这一强有力的引擎,正带动厦门的生态文明向新的高度起飞。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添加到通讯录
  • 关注我的公众号

    请长按选择识别二维码

    即可保存到通讯录!

    关 闭

    你好,这是我的微名片!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