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理财寿险

国寿停止投入 中保康联3年转让依然路遥

“辞旧迎新”,对于中保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而言,应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老东家注定要弃己而去,新东家却难觅芳踪。

事情的缘由需回溯至2003年。

彼时,占中保康联51%股份的中资股东)集团下属中国人寿在香港成功上市时,于招股说明书中承诺,“集团公司同意在本公司于联交所上市后三年内,出售其在该合资企业中的所有权益给第三方或采取任何其他方式消除中保康联与本公司之间的任何竞争。”

时光一晃四年,虽然类似的描述均在中国人寿的年报或半年报中出现,但承诺却依然如同一张空头支票。

谁是接盘者

“中国人寿集团转让中保康联股份并没有设置最新的时间表。”11月27日,中保康联一高层表示。

其透露,若不是出于特殊原因,国寿集团抽身中保康联本能够如期完成。

2006年上海社保案,让原本接盘的热门人选——上海国际集团——无功而返,本已顺畅的谈判戛然而止。随后,首都钢铁集团和台湾人寿则被认为是有力的竞争者。该高管透露,目前如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亦参与竞标。

“竞争相当激烈,参与竞争者提出了各种方案,而国寿集团也在对其进行综合考量——他还是希望卖一个好价钱。”该人士称,“但有一个条件,中资方和外资方要‘手拉手’进行联合竞购。”截至发稿,占中保康联49%股份的外资股东澳大利亚联邦银行仍未对本报的书面采访作出答复。

另一曾经就职于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的人士则描述了中保康联的另一可能出:目前主导接盘人选的,很可能是上海市政府,不排除其作为布局“金融控股集团”步骤之一的可能。

但对于这一说法,上述中保康联高层表示否认。

此前,中国人寿董事会秘书刘廷安在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表示,股权转让事宜正在商谈,并与监管部门进行沟通之中,“承诺”能否顺利尽快落实非国寿集团本身所能控制,主要取决于三大方面,除国寿集团本身的考虑之外,还有接棒者及监管层因素。

对于价格,上述消息人士认为,由于中保康联的营业牌照只是区域性而非全国性的,因此价值也并非如想象中的那么高。

1] [] [] [] []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添加到通讯录
  • 关注我的公众号

    请长按选择识别二维码

    即可保存到通讯录!

    关 闭

    你好,这是我的微名片!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