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推动城市“三变”改革,探索先富带动后富新机制
困难群众变合作社股东 股民证成“幸福粮仓”
“作为合作社的股东,接下来的10年,我平均每年能得到7500元分红。”10月12日,低保户赖跃祥掏出随身携带的股民证兴奋地说。
现年61岁的赖跃祥,家住贵阳市白云区艳山红社区。上个月,包括赖跃祥在内的2800余名低保对象变为股东。
这是当前贵阳通过城市“三变”改革,以股权纽带构建共建共享发展机制,解决城市发展中资源、资金和市民分散问题,探索先富带后富体制机制,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中获得感的生动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然而,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各种资源在城乡间分配不均衡,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如何让市民特别是困难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成为贵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的破题方向。
今年9月,白云区启动“梵华共享”项目,充分运用担保、融资、信托、贴息等金融手段,试点让城市低保户和农村低收入群体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市民变股东”,解决困难群体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等问题。
在全程参与“梵华共享”项目的白云城投集团总经理任红军看来,该项目是白云区推进城乡“三变”改革的一次新探索,没有社会各方的共同担当,是不可能完成的。比如说,金融的支撑就很重要。
据了解,“梵华共享”项目是通过成立由困难群众组成的“梵华共享合作社”,由合作社向银行申请贷款后,将贷款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采取设立单一资金信托计划的方式,按照合作社全体股东的意愿,投资到国有独资的白云区梵华共享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取得收益后向合作社进行分配,最终分配到困难群众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资金链上重要一环的金融机构,能不能为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就成了这场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我们跑了很多家银行,都表示贷款没问题,但都要求年利率不能低于9%,这其实增加了项目运营成本,加大了我们实现让困难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愿望的难度。”任红军说。可喜的是,这个项目得到贵阳农商银行的积极响应,双方很快达成帮扶困难群众的共识,由该行按照合作困难群众的人数,向5个“梵华共享”合作社分别贷款8000万元共计4亿元,并按照年利率4.75%计算利息,以大幅度的让利来确保群众的稳定收益。
此外,在“梵华共享”项目筹备启动前,由于项目流程涉及融资、信托等多个专业环节,贵阳农商银行还组织由法律顾问、专业客户经理及会计人员组成的团队全程参与,防范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确保群众资金安全、收益稳定。
事实上,贵阳城乡“三变”改革不仅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举措,更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的需要。
采访中,一名合作社股东李玲指着股民证上的“梵华共享”合作社公约说:“我们必须遵守上面的十条规定,不然就没资格加入,甚至会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