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人保集团上市倒计时
《保险中介》杂志记者 | 刘 斐
自05月17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开表示该集团计划在今年内完成A+H整体上市以来,人保上市便更受关注,尽管目前仍等待上市窗口,但国内外媒体仍对其充满期待,《华尔街日报》称其“有望成为今年亚洲规模最大的IPO交易”。
人保集团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2007年1月,吴焰刚刚赴任人保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就抛出“人保集团回归A股是众望所归”的言论。2008年,A股市场一片惨淡,人保集团上市日程一再被搁浅。
2009年,人保集团成功完成整体改制,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保险集团公司,仍为人保集团的单一股东。按照“先改制,后择机上市”的两步走战略,人保集团在完成整体改制后,开始积极寻求引进战略投资者,筹备上市。
2011年6月,全国基金出资100亿元入股人保集团,持股比例为11.28%,人保集团的战略投资者终于敲定。其注册资本从306亿元上升到345亿元,净资产从335亿元上升到520亿元,集团资本实力大幅提升。
2011年下半年,人保集团和竞争上市。按照改制、挂牌、引资、上市的流程,人保集团上市仅一步之遥,有望成为险企“第四股”,但最终以新华保险胜出告终。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系主任认为,“上市成功与否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甚至包括运气,不能因此否定人保集团的上市规划。”他认为,“国企上市有很多,人保集团不是唯一的特例,所以不能因为它的国企背景和身份就怀疑它在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力,从历史沿革及现状能力上都可以看出,人保集团对投资者是具备吸引力的。”
截至2011年底,人保集团总资产达5856亿元,同比增长32.7%。2011年,其共实现总收入2907.4亿元,同比增长9.8%;收入12484.1亿元,同比增长8.5%。同时,人保集团管理的资产规模也首度突破万亿,达1.2万亿元,是年人保集团的净利润首度突破100亿元。
今年3月,包括人保集团在内的4家国有险企实现了中组部直管,其进行了一系列人事调整。5月下旬,人保集团新一届副总裁班子正式敲定。副总裁人选落定,人保集团治理架构的基本框定,人保集团的上市已是万事俱备。
然而由于旗下各保险子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偿付能力紧张一直是整个人保集团面临的一个困境。截至2011年年底,人保集团三家核心子公司人保、人保寿险、人保健康的偿付能力分别为184%、132%和107.15%。除了人保财险偿付能力较好外,另外两家子公司接近偿付能力150%的监管线。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表示,偿付能力不作为集团公司的考核指标,因此也难以构成人保上市的实质性障碍。其实,“抛开人保集团本身不说,中国大型国企和央企中有几个在上市中碰到过实质性困难它们永远是市场的中坚力量,起着平衡和稳定大局的重要作用,不能仅用市场化指标来看待此事。”
早在2003年11月6日,人保财险就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内地大型国有金融企业海外上市“第一股”。人保财险目前是人保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2010年,人保集团净利润73.3亿元,其中仅人保财险就贡献利润52.12亿元,占比超过七成。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未来人保集团和子公司人保财险在H股并存的话,在融资的运用上,集团的公众股东和财险公司的公众股东“可能存在利益冲突”。人保集团启动A+H同步上市,就意味着人保财险H股将面临强制退市。但人保财险总裁公开表示,人保集团和人保财险在H股共存“不存在制度障碍”。
据悉,虽然在A股方面,人保集团IPO的预备披露日期仍安排在7月中下旬,但相对程序简单的H股上市计划日前已正式启动。近日也有消息传出人保集团预期7月中旬港交所挂牌的计划延后。对此,人保方面并未直接回应。
“顺利的话,人保集团A、H股上市时间可能仅差几个月,所以可以说A+H股同步上市。”业内人士认为。如果H股的融资情况不理想,大大低于预期,也不排除主动放缓A股上市步伐的可能。
但在郝演苏看来,人保集团上市最重要的意义并非融资和获利。“中石油让股民获利多少四大银行让股民获利多少人保集团的上市影响不能仅看股民获利,还应该看到它对整个行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这是更为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