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11月27日讯 近日,东莞市发布《进一步扶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针对土地瓶颈问题日益凸显的痛点,“非公经济50条”提出强化用地空间供给,将实施包括稳定村集体工业厂房租赁市场、支持集体土地转国有土地、创新新型产业用地管理、妥善解决企业用地历史遗留问题、鼓励产业用地提高利用率、实行区域评估制度6条具体措施。
创新产业用地管理机制促进新业态发展
今年9月11日,东莞正式印发《东莞市新型产业用地管理暂行办法》。这是国内第一份针对新型产业用地的管理办法,其核心在于打造一批“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综合体,吸引产业集聚。
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陈志军介绍,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点区域、临深片区、城市更新单元、市镇联合重点招商地区等区域,试行新型产业用地政策,在规划部门出具同一个建设用地规划条件前提下,可报请多个不同功能用途地块按一宗地整体出让。对“工改M0”项目补缴土地出让金,经批准可给予折半优惠。
《办法》整合了东莞过去碎片化的政策,规范市场推进新型产业用地,大幅提高了容积率。“以前工业用地容积率较低,普遍在2.5左右。现在,新型产业用地可以提高到3.0以上5.0以下。条件优越的地方甚至可以突破5.0。”
“以3.0的容积率计算,如果运营平台商全部自持M0用地,其地价相当于普通工业用地的1.2倍。”这一办法实施后对运营平台商而言,为打造一批高品质的新型产业孵化器、加速器提供空间保障;于创新型企业来说,可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品质更高、舒适宜人的创新创业空间。此外,M0用地作为全市“工改工”、连片“三旧”改造的政策推进器,对“工改M0”实行政策倾斜,支持旧工业园活化更新,引导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目前,清湖湾科创中心项目、米德兰工改M0项目、东城牛山工改M0项目正在试水新型产业用地新政。市政府计划于2019年元旦前制定出台六大方面共11项M0实施细则。
市城乡规划局还深化审批改革,鼓励产业用地提高利用率和容积率。2018年至今,已办理工业提容控规调整165宗,累计增加工业建筑面积约800万平方米。
为重点企业承租厂房开通“绿色通道”
东莞市农资办主任尹效良表示,近期,东莞市个别地方出现了“二手房东”扰乱市场哄抬租价、厂房物业产业集聚引领作用不明显不充分等现象,不利于非公实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尹效良说,针对此类现象,市农业局将完善2016年出台的《东莞市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新政策专门就集体厂房物业的转租和分租进行专门规范,从事前约定、事中监管检查、事后录入信用警示名单等方面提出比较完整的应对方案。
“具体来说,将落实镇街管控责任。由属地镇街主管部门加大对村集体工业厂房出租过程的管控,严厉打击囤积厂房、哄抬租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