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团体意外险

我市把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

  选派487名优秀后备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14个,探索推广“强村十八策”“强村十八招”……今年以来,我市组织部门将党建工作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深入实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程,既紧扣重点“靶向施策”,又紧盯痛点“合理用劲”,不断把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

  我市组织部门注重建强基层骨干队伍这个“主力军”,一方面从机关精心选派487名优秀后备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组织实施退役士兵“村干部培养选聘千人计划”,选聘村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1594名,实现退役士兵安置、基层队伍建强的多赢效应。另一方面制定出台村党组织书记考核激励实施办法,今年全市村书记人均工资将达6万元,有力增强了村书记岗位的吸引力。

  扶贫脱贫,要害在找准“穷根”。针对部分经济薄弱村党组织同样软弱涣散的问题,我市组织部门强化“双弱”村党组织整顿提升,开展第一书记驻点、单位挂钩帮扶、民营企业结对的“三位一体”帮扶行动,实现“强村和弱村”联建、“单位企业和弱村”联帮、“党员干部和弱村农户”联心,不断把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14个,组织软弱、经济薄弱“双弱”村党组织47个。

  同时,我市深入推进创业型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有创业项目的党员占党员总数超3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15%等“五超一有”目标要求,通过优化组织设置,把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依托产业基地、产业协会等平台,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党支部建设,形成“支部+协会+基地+专业大户+农户”发展模式,推动农村集体增收、群众脱贫。

  为进一步加快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步伐,我市组织部门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推进机制,研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文件,扎实开展党建扶贫“七个一”工作,组织实施农村支部“富民七法”,探索推广“强村十八策”“强村十八招”,设立党员脱贫创业扶持资金,深入推进“三带三帮三增”行动。

  我市通过配强“扶贫工作队”、实施党员干部“牵手致富”工程、健全完善党建扶贫保障机制等举措,将机关党建、企业党建与农村党建深度融合,探索构建多元立体帮扶模式,着力形成了以组织优势推动农村发展、以党建引领聚集富民合力的党建扶贫新格局。

  我市组织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对4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和9.99万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加大党建扶贫力度,真正把扶贫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干部和具体党员。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添加到通讯录
  • 关注我的公众号

    请长按选择识别二维码

    即可保存到通讯录!

    关 闭

    你好,这是我的微名片!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