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在深刻分析当前发展面临的形势后,决定深入推进“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
绿色转型,就是以存量调整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未来,我市要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添绿、调绿、变绿”,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让绿色成为贯穿盐城发展转型最鲜明的底色。
具体来看,我市要明确以创新驱动绿色转型的思路,向结构调整要增长、要质量、要效益。
要突出绿色集约发展,坚持以“亩均效益”论英雄,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加大低效用地再开发力度,清理盘活闲置厂房,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要进一步推进绿色循环园区和绿色工厂建设,创建一批高层次生态示范园区。要继续优化园区发展模式,探索“一区多园”,以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为主体,整合或托管产业相近、地缘相邻的乡镇园区。
我市已经成为全省最大的乘用车制造基地、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国家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和江苏省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同时,16个由我市生产的产品进入了国家新能源汽车产品公告目录,使盐城成为江苏唯一同时具有新能源乘用车、客车和专用车全系列整车产品的城市。未来,我市要以入选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为契机,用新能源技术加速改造传统的汽车制造业,力争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的“有产业园区、有研发平台、有龙头企业、有产品目录、有配套体系、有示范运行”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取得更大进步。
当前,我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装机总量和增量均居全省第一,清洁能源当地消化率100%,新能源产业风生水起、风光无限;全市风电并网225万千瓦,占全省近50%,风光发电量占全省40%。因此,在积极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作为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市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我市还要充分利用占江苏70%的风电、50%的光伏资源,加速绿色转型步伐,大力推动能源转结构,积极探索“风电+N”综合利用模式,加快构建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为盐城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