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面开阔池水清,波光粼粼鱼冲浪。7月18日,在建湖县恒济镇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基地,记者看到大片的水面被分隔成一个个小水池,里面投放了不同品种的鱼,有草鱼、鮰鱼、鳊鱼、鲈鱼、淡水银鳕鱼……自动投食机在每个池子边缘投放食物,鱼儿逆流而上跳跃着抢夺食物。这些鱼有着特别的称呼——“冲浪鱼”,它们跳跃在全国最大的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基地。 这是全市率先开展的池塘工业化生态系统循环养殖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全面革新了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改进为“循环流水圈养”,实现渔业智能化生产,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而且保证了水产品质量安全。 “每个水池长22米、宽5米、深2.2米,可投放6万尾鲫鱼苗,是普通养殖量的50倍。我们在水槽入口底部的增氧通道,通过空气压缩机微孔集中增氧,它能模拟水流环境,产生循环水流,让鱼逆游,不断运动,像冲浪一样。”市水产局技术推广站高工陈荣国是该项目的参与者之一,他告诉记者,目前这些鱼主要销往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 建湖县水产局局长树斌介绍,“池里的杂质、废物等会被吸到专门的沉淀池里沉浸发酵,形成固体,整个基地是一个独立的生态圈。”目前,千亩循环水生态养殖区的108个水槽已全部建成使用,是全国最大的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基地。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为前提,积极推广鱼菜共生、虾稻轮作、种草投螺养蟹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渔业和稻渔综合种养工程,积极创建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截至目前,全市生态健康养殖面积达120万亩、占比65.6%,池塘生态循环养殖基地29个,面积11.5万平方米,占全省50%以上。全省20项渔业经济主要指标中,水产品总量、高效设施渔业等9项指标名列第一,其他指标名列前茅,总体水平处于江苏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