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团体意外险

中国人寿首季净利预降55%~60%

4月20日晚间公告称,经初步测算,预计2016年第一季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5年同期减少55%~60%;值得一提的是,上周中国人寿公布其一季度原数字约为2016亿元,同比增长31.42%。

主营业务提升超三成,利润却下降过半,这实属罕见。对此,中国人寿解释称,第一季度业绩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投资收益减少以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变动的影响。

业内资深财务人士告诉记者,这其实是险企的“刻意为之”,即通过财务上的调整,在业务年景尚可之时压低利润数字,好为来年“歉收”时候留下利润空间。

大幅调高准备金支出

上述人士表示,险企通过财务调整刻意压低利润在业内并不罕见,可以通过调整“准备金折现率”来实现。

所谓准备金折现率,是指计算准备金时使用的贴现率。通常险企在收取保费后会在其中提取相当一部分作为准备金,以满足未来寿险可能产生的兑付;也正是因为这一数字占公司支出相当大一部分,因此险企可以通过调整贴现率提升公司准备金支出,继而达到人为调整当季利润数字的目的。

通过提高准备金支出压低利润数字的现象在中国人寿2015年报中早有显现。中国人寿当年实现净利润346.99 亿元,同比增幅为7.7%;而税前利润折现率变化的准备金增加85.10亿元,合计减少税前利润人民币94.97 亿元。

这也是因为,公司在年报中重新设定了精算假设,由此形成的合同准备金变动也被计入2015年度利润表,导致公司的税前利润增幅降低。

“在公司情况好的时候大幅上调准备金支出,不景气的时候则下调这一支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稳定保险公司的长期利润数字,避免因客观原因造成大起大落,减小当年或来年的利润负担。”上述人士分析道。

资产荒加大投资压力

然而记者观察发现,一个更为“隐秘”的原因则是,险企们承受着“资产荒”背景下的巨大投资压力。

2015年可谓是国内保险行业保费、利润创收的又一个,数据显示,2015年整个行业的原保险保费收入高达24282.52亿元,资金运用余额也上升至111795.49亿元,均创下行业新高。大型险企由于其稳健的经营要求,在资产配置上通常以债券、银行存款为主,尤其是债权型的投资比率一般高达30%左右。例如中国人寿当年的固定类投资为1777.169亿,占总投资的77.69%;

多位保险资管人士表示,全球经济整体下行背景下,好的资产项目越来越少;尤其是行业保费剧增后,对保费的保值增值进一步加大,随之而来的投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一个显见的变化是,近年来险企相继前往海外买房、买楼,又或是甘冒市场风险大幅举牌A股,一个直接原因都是“钱多、资产少”。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添加到通讯录
  • 关注我的公众号

    请长按选择识别二维码

    即可保存到通讯录!

    关 闭

    你好,这是我的微名片!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