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乃至全省的纪检监察系统,他是个有名的能人。
面对腐败问题,他敢于亮剑;面对打听说情,他执纪如山。从2010年前投身纪检工作的那一天起,他就一直战斗在这个看不到“硝烟”的反腐战场上。他既是攻坚克难的办案能手,也是治病救人的纪法卫士。
他说,干这一行对老人、妻子、孩子都没有足够的陪伴,深感愧疚。
他就是昆明市纪委监委驻市住建局纪检组组长、市住建局局党委委员、云南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王志民。
勇担当
形成一套发现问题的工作方法
在纪检监察系统,大家都更习惯称呼王志民“老王”,而不是他的行政职务。
业务能力高、勇于探索创新查案手段、不吝于分享自己查办案件的办法和经验……谈到王志民,纪检监察干部、职工们都是打心眼里佩服:“机关都是9点钟上班,但他总是8点前就到办公室了。为了查办案件,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在山一样的文件、台账、财务报表里寻找关键环节不回家也是常有的事。”“他那个时候已经是市纪委第五纪工委书记了,但他还是会到一线查办案件,有一次去查案的时候,还伸手去翻了人家的垃圾桶,从中找到了案件查办关键证据——一张揉得皱巴巴的合同。”
“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炼。”这是王志民的座右铭。
他本是个纪检“门外汉”。一开始,他是基层街道的党工委书记,每天干的工作都与民生息息相关,但也正是因为有了长期的基层工作经验,他对纪检监察工作有着自己的理解:“在大多数人看来,纪检监察队伍是个‘神秘’的群体,好像从事这一工作的人与百姓之间总隔着距离,但我们查办每一起案件都是为了给社会发展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感到陌生不要紧,我们用结果贴近群众。”
为了有效发现问题,查处问题并督促解决问题,履行好执纪监督的职责,8年来王志民每查办完一起案件,都会对案件进行总结。
“监督有专项纪律检查、市县巡查监督、日常监督等多种形式,在各项监督形式中发现问题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一定要找准方法,抓住重点发现问题。”王志民说。8年的积累,他总结了一套监督发现问题的工作方法:直插检查单位,查看节日期间纪律作风相关情况;巡察中通过脉络梳理法、问题谈话法、延伸检查法、查阅账目发现问题……
敢作为
查办案件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去年底,王志民成为市纪委监委派驻市住建局纪检组组长。这个纪检组主要针对市住建局、市城管局等4家单位进行派驻综合监督。“这4家单位都是建口的,公权力相对集中,而且关乎民生。”王志民深感肩上的担子重大。
在王志民看来,纪检组既要敢监督、能监督、擅监督,也要拿捏好分寸,瞪大眼睛、伸长耳朵,切实发挥出派驻机构的“探头”作用。
而值得关注的是,为了切实发挥好“探头”作用,不断实现查办案件的新突破,王志民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将猎鹰取证系统软件引入日常执纪工作,这一软件可以对公职人员上班时间看电影、网购、娱乐等行为进行监督、取证;他还将ENCASE软件引入案件取证阶段,这一能够恢复电脑被删除文件的记录在调查违标、创标类案件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他还在案件调查中使用了“天眼查”企业工商数据查询系统,与案件线索进行比对,“挖”出公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