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开放型经济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精神,坚持把开放型经济作为“龙头”经济来抓,努力寻求对外开放新的更大的突破。
一是拓宽开放领域,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当前我市要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内涵和水平,必须紧扣“五大建设”这一主题,着力拓宽对外经贸合作领域,以此作为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基础和支撑。积极鼓励和支持外商以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进入铁路、高速公路、电力包括机场等基础设施领域,务求跳出淮安谋划大交通发展;引导外商投向我市重点培育发展的电子信息、盐化工新材料、特钢三大千亿元产业,做强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鼓励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拓展农业合作经营,支持外商投资我市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科研和中介、信息、船运以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真正实现一二三产并举、市县区联动发展。
二是坚持量质并举,在引优引强上下功夫。着力调整招商策略。紧盯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把招商的重心逐步转移到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把招引的产业重点聚焦受影响较小的产业;紧盯现有外资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增资扩股、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全力拓展对台招商。认真研究台岛内产业转移动态,高频率组织小分队赴台湾、东莞、昆山等台资密集区开展招商,争取每个县区每季度都有小分队在台湾实施专题、专业招商,确保对台招商持续升温。全力突破大项目引进。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支撑作用明显的大项目、好项目,努力实现我市开放型经济新的更大突破。
三是实施分类指导,大力促进外贸外经增长增效。建立完善预警机制。针对当前国家外贸政策调整和国际市场的新变化,加强信息搜集,预测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有重点地做好外贸企业的分类指导和协调服务工作。多元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引导企业在巩固欧美、日本等传统市场基础上,努力开拓东南亚、东欧、非洲等国际市场,加快在非洲建立外贸日用消费品展示中心,提高新兴市场出口份额。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加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效应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扩大外经合作。精心组织实施对外承包工程,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最大限度地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四是注重环境建设,在创新创优服务上求特色。从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招引海内外专业人才、推进依法行政、完善生活配套服务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创造良好法治环境,完善公平贸易政策,健全市场信用体系,改进市场监管体系,形成稳定、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我市人才、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努力将人文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转化为投资优势,把淮安打造成为服务高地、成本洼地和创业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