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苏淮安淮阴区利用外资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淮安市商务局局长、党组书记 张冬来
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一段时期要突出开放引领,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利用外资作为我市实施开放引领战略的重要内容,当前受国际投资转向、国内经济下行、周边竞争加剧、环境约束提标等多种因素影响,面临转型升级、提质增量的新形势,也是必须深入研究和沉着应对的新课题。近年来,淮阴区在利用外资的实践中,重抓关键少数、关键载体、关键产业、关键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前三季度新批外资项目和到账外资总量在县区中处于领跑位置。为此,就淮阴区利用外资做法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淮阴区利用外资情况
1—10月份,淮阴区新批外资项目20个,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1个,超亿美元以上项目3个,总是位居全市第一;实际到账外资1.22亿美元,开工项目外资到账6326.4万美元,领跑全市。上半年即完成年度利用外资目标的101.4%,是全市唯一提前半年完成全年目标的县区。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特点:一是主导产业突出。到账外资中,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三大主导产业占比接近50%。二是引资质态优化。新批外资项目中,高端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商贸服务业项目占比超过60%。三是重大项目增多。1—10月份新批超亿美元项目3个、超3000万美元项目8个,占全区新批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四是储备前景看好。目前,在手洽谈项目32个,已经签约项目5个。根据项目进度,项目到账已经排到2017年,呈现在谈项目多、在批项目多、在建项目多的良性发展状态。
二、利用外资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淮阴区始终坚持“外资责任主要领导担纲,任务压向五大平台,激励面向全区上下”的工作思路,咬定目标任务,创新工作举措,外资到账连续三年超额完成任务。
一把手担纲,重抓关键少数。坚持将利用外资作为“一把手”经济、压力经济,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通过“五项制度”,重抓关键少数。一是领导挂钩制度。党政一班人均有外资项目挂钩任务,领衔一个帮办小组,做到一个外资项目由一位区领导牵头,一个领导小组推进,一套工作班子负责,构建以上率下、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招商汇报制度。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周召开一次招商信息汇报会,捕捉外资项目信息,要求连续三个月没有项目信息汇报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会上作情况说明。三是项目评审制度。每周对招引信息进行评估,及时放弃不符合产业政策项目,聚力优质项目,精准推进。四是问题会办制度。平时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每月召开一次外资项目会办会,解决项目推进遇到的问题。在冲刺开门红、双过半关键月份,实行区分管领导“日会办”制度,即每天下午召集相关部门和项目帮办单位对正在推进的重点外资项目进行集中会办,将督查从纸上落实到行动上,把压力从口头汇报传递到项目帮办上,一着不让推进外资项目报批、到账。五是靠前决策制度。对于重大项目、关键问题,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靠前决策、洽谈拍板。如总投资120亿元的淮安德科码图像传感器芯片CIS产业园项目,在洽谈的关键节点,区委主要负责人春节前连夜赶往上海与投资方商谈,确定投资方案,签订框架协议。总投资1.6亿美元的伊弗特精密零部件项目,在项目审批的关键环节,由区主要领导赴商务部和省商务厅协调资金确认等手续,如今项目的部分设备已经进入试生产。
五平台支撑,重抓关键载体。充分发挥平台的资源优势和支撑作用,将目标任务、考核压力、资源要素向五大平台聚焦,着力打造利用外资“主战场”。一是任务向平台聚焦。把外资目标任务明确到有信息、有人才、有项目的淮安高新区、城建交通公司、商贸服务中心、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市盐化新材料淮阴园等五大平台,发挥骨干平台主载体、主阵地作用,走特色化、专业化招商道路。二是压力向平台传递。五大平台的主要负责人既是区委区政府的分管负责人,又是平台的“一把手”,他们主动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积极谋划外资工作,亲自招外资、引外资、谈外资,真正做到开展招商在一线、项目推动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三是资源向平台倾斜。创新设置“AB岗”,明确一名区委常委牵头协调、一名副区长专门负责项目招引,从区委区政府两个层面着力,统筹人力、财力向外资项目倾斜,预先落实招引保障,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特色主导,重抓关键产业。打破传统招商引资理念,把招商引资重点聚焦到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上,创新实施产业招商,拉长产业链条、膨胀产业规模,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一是突出产业招商。立足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产业园、精密数控机床产业园、图像传感器芯片产业园等特色园区优势,加大产业招商力度,纵向拉长产业链条,横向膨胀产业规模,促进上下游产品和配套服务项目集聚发展,培植产业集群。近年来,成功引进了总投资2.97亿美元的信诺医疗、1.6亿美元的伊弗特精密零部件、120亿元的德科码半导体等重大外资项目。二是创新合作机制。建立与北京、上海项目管理公司、招商服务公司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关系,依托高端资源绘制产业招商地图、获取项目信息,有的放矢开展外资招商。与苏南外资招商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捕捉苏南质态好但因产业、规划、土地等不匹配而无法落地的项目信息。对获取的重大项目信息,主要领导主动出击、亲自洽谈,提高项目成功率。三是设立产业基金。针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广的项目前期投入缺乏启动资金问题,淮阴区加强多方协作,破解资金难题,促进项目落实推进。如与江苏银行淮安分行等相关方签订合作协议,设立产业风投基金,吸引有实力的投资方先期入股,为德科码半导体等重大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和融资保障。同时,成立科技小贷公司,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四是完善服务平台。在加大政务服务提高效率的同时,充分发挥淮阴软件园等载体优势,为外资企业提供运营系统集成研发、专业软件、电子商务、检测平台等服务,规划兴建数据中心、测试中心、培训中心等配套服务,增强发展后劲。
四考核联动,重抓关键举措。坚持利用外资、单位绩效、干部任用、领导挂钩四项考核联动,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营造有为有位抓外资、全力以赴抓外资的深厚氛围。一是明确导向抓考核。树立鲜明的外资导向、实绩导向、按岗考核导向、按实绩用人导向,按照“上下协同、一损俱损、左右联动”思路设置考核办法,运用考核结果,凝聚干部职工的精气神,形成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二是量质并举抓考核。区委区政府出台外资考核细则,从规模、质态等多个方面加强对实际利用外资的考核。三是突出重点抓考核。为发挥重大项目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考核中对重大项目、台资项目、欧美日韩项目、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投资项目等优质项目给予加分,引导目标单位瞄准“靶心”,全力攻坚,不断提高外资招商的精准性和含金量。四是联动激励抓考核。尽管将外资目标任务下达给五大平台,但对挂钩领导、帮办单位实行考核结果联动;对乡镇、部门到账外资达到一定规模的,部门视同优秀单位、乡镇视同一等奖。同时加大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单位评先、个人评先、岗位选聘、干部任用相结合,努力营造有为有位、无为失位的环境。
三、淮阴区的经验启示
淮阴区利用外资工作,近年来的异军突起、持续增长,值得总结经验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主要领导亲自抓是压茬推进的定海神针。利用外资是典型的“一把手”经济,唯有建立“一把手抓、抓一把手”长效机制,方可实现突破。淮阴区把外资工作摆上特别重要的位置,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在会议布置、目标督查、压力传递等有效行政推动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一把手”亲自参与项目洽谈、亲自推动项目,真正做到了开展招商在一线、项目推动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
第二,主导产业集群化是链式招商的制胜法宝。产业招商是基于产业发展取向的合理定位,以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为主要依托,围绕产业的主导产品及上下游产品,开展链式招商,实现产业的缝合断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此提升综合竞争力。淮阴区围绕主导产业,强化与北京、上海项目管理公司、招商服务公司等专业机构合作,真正做到了依托高端资源绘制产业招商地图,从产业的源头、中间到终端,对产业链进行切割、解剖、重组及包装,缺什么补什么,有的放矢开展招商。
第三,引导基金定项目是破解瓶颈的创新举措。部分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广的项目往往因为前期投入缺乏启动资金等问题而无法落地,产业基金以其独有的方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推动企业发展,并在合适的时机通过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