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淮安市政府办公室印发《2016年全市开发园区工作要点》,提出以“创新发展”为主旋律,坚持绿色发展,扩大开放,集聚优势产业,再造体制优势,提升发展内涵,打造新常态下淮安开发园区竞争新优势为总体发展思路。奋力实现“三个领先”,即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苏北领先、全省综合排名进位苏北领先、载体升格创牌数量苏北领先。全市将紧紧围绕五大措施助推开发园区转型升级。
突出招商引资,争创开放开发新优势。加强对台招商,主攻欧美日韩,配强招商队伍,坚持“敞开大门”办园区,提升开发区对外开放主体功能,推动项目向园区集聚、外资向园区集中。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用外资占全市1/3以上,各县区开发区利用外资占当地50%以上,各市级经济园区利用外资不低于500万美元。
聚焦主导产业,争创产业竞争新优势。开发园区聚焦优势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与周边形成错位竞争。国家级开发区重点发展2-3个优势产业,省级开发区重点发展1-2个优势产业,市级经济园区重点发展1个优势产业。重点突出电子信息、盐化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机械钢管轴承等支柱产业,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全省有特色的优势产业。
紧盯升格创牌,争创平台支持新优势。全省争先进位,整合优质资源,支持升格创牌,进一步提高载体建设水平,完善功能平台,通过以创促建切实提高开发园区发展内涵。力争市开发区在全省保持前20名,争取淮安高新区年内获批国家级高新区,涟水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获得商务部支持。
创新工作方式,争创改革驱动新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平台服务,创新发展方式,鼓励各开发园区开展先行先试,在土地、金融、体制机制等方面大胆创新,打造新常态下开发区竞争新优势。
凝聚工作合力,争创统筹发展新优势。强化督查推进,对开发园区重点工作实施分类督查推进。强化部门协同,市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指导和支持开发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