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我市2010年市本级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各部门科学安排明年的财政预算,进一步规范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财政在“保增长、定格局”中的调度、平衡作用。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华强主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小龙作重要讲话。
会议通报了当前我市的财政收支情况。1-7月,我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7.4亿元,增长3.6%。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的情况下,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任务艰巨。财政刚性支出较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8.5亿元,增长13.2%,支出进度偏慢。会议指出,2010年财政收入形势依然严峻,财政支出压力前所未有,收支矛盾非常突出。
会议要求,部门预算编制要牢牢抓住财政预算管理的最大绩效——“保增长、定格局、促发展”,切实把“保增长、定格局、促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财政部门一定要提升财政“盘子”编制和财力使用的科学性,统筹财政“盘子”集中财力办大事。部门预算编制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预算编制要与“保增长”紧密结合。通过扩大财政投资支出,,加强政府投融资指导和服务和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等政策着力“保增长”。二是预算编制要与“定格局”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抓大项目就是定格局”的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整合有限的财力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重点。三是预算编制要与“保民生”紧密结合。特别要关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问题、关注贫困人口帮扶问题和生态保护问题。四是预算编制要与“调结构”紧密结合。加大对科技创新、技改投入、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向集约型转变。
各部门要以严谨审慎的态度,科学做好2010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第一,明确责任,为预算编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证。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负总责,要亲自过问,切实把预算编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第二,量力而行,部门预算编制要和当前我市的财力水平相适应。各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本着“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合理编制好部门预算。第三,规范程序,确保部门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和可行性。“两上两下”是一个“求大同存小异”的过程,是一个体现“民主和集中”的过程,认真操作好这个过程,可以极大地提高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和可行性。
会议还着重介绍了今年我市试行财政绩效管理改革的有关情况。按照“建章立制、配套完善、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的原则,从推进绩效预算入手,渐进式开展绩效管理改革。计划分三个阶段,在3-5年内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第一步,探索试点阶段。从今年开始,选择部分项目支出占大头的部门实行“项目绩效预算”试点改革。重点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树立绩效预算理念,探索我市开展此项改革的具体途径,协助政府部门按照绩效预算的编制程序和要求完成项目预算编制工作。
第二步,总结推广阶段。从明年开始,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之上,用1-2年的时间,在所有部门推开“项目绩效预算”,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形成财政支出实行绩效管理的共识。
第三步, 提高完善阶段。总结经验,用两年的时间,建章立制,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成熟的绩效管理制度。在“项目绩效预算”的基础上,推行“绩效部门预算”。
今年作为改革试点的启动年,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开始实施项目绩效预算试点,做到同步进行。2010年度的项目绩效预算起评金额为500万元,在市本级所有达到起评金额的项目中选择10个项目进行评审。今年改革的重点是:在单位项目申报、项目评审以及评审结果应用等方面取得路径、程序上的突破。通过导入绩效管理理念,加强对预算编制、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全面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