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山,从中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高度;
文明是一片海,从中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气度;
文明是一扇窗,从中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风度。
大潮澎湃推鹭岛继往开来。12月3日,2012年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结果公布,厦门在全国省会、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光荣与激情同在,历史与现实辉映,继2011年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之后,美丽厦门再次交出优秀答卷。
这既是对厦门持续创建文明城市的又一次阶段性成果的检验,也是厦门努力塑造城市精神和灵魂的力证,它向世人展示了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中的厦门经济特区独有的风采与个性。
春华秋实,植根于改革开放的沃土,乘着十八大的东风,文明的金色种子在鹭岛生根发芽,并逐渐长成参天大树。
启示一
新时期、新使命。厦门加快全面实施跨岛发展战略,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同城化,不断创新先行,持续推动,在文明城市创建道路上树立起新的标杆。
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后,厦门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跳板上,肩负着更重的历史使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要求全市以赢得全国文明城市 三连冠 为新起点,抓住机遇、持续奋斗,永不骄傲、永不止步,迅速开启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再谱文明创建新篇章。
新一轮文明创建,厦门路径体现核心价值。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大统筹城乡文明,把文明创建作为全面实施跨岛发展战略,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同城化的更高标尺和重要抓手,注重城乡全域覆盖、全面进步,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进一步从中心城区向城乡接合部、向广大农村延伸,从而不断提升城乡文明整体水平。
文明创建,尤其需要构建一个体制顺畅、重点突出、权责明确、协调统一的制度体系与工作网络。今年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厦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12-2014年工作规划》,制定《厦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奖惩问责暂行办法》,加强规划指导,明确新的要求,不断创新点评机制、测评机制、监督机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市长刘可清等领导多次深入基层检查文明创建工作。市人大、市政协分别多次组织对交通管理、文化市场管理、社区设施及市容市貌等的视察、督查,民主党派也组织了督查活动。
启示二
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将文明创建融入到解决就业、就学和 医食住行 等民生保障工程中,改善民生福利,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使厦门文明创建之路越走越宽。
罗曼 罗兰说: 幸福是一种灵魂的香味。 漫步鹭岛,人们随处可以感受到这种醉人的馨香。它沁入到就业就学中,发散在医食住行间,漂浮在洁净的街道上,山岚雾霭般弥漫在日常生活中。
这种馨香来自一项评价:厦门是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而人们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生活的城市的民生福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看似琐碎的百姓生活,也最直接、最真实地反映出国家的强与弱,社会治理的好与坏。因为民生是国家的根基,是发展的根本。
发展为大,民生为重。 民生 二字最关情。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厦门展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体现出了超前的眼光,凸显的是更加浓烈的以民为本的意识。坚持把创建过程作为百姓创造幸福、分享幸福的过程,大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全市财政一般预算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保障重点领域。
一枝一叶总关情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把握发展的新要求,回应人民的新期待,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今年以来,于伟国书记连续六次围绕 就业、就学、医食住行 民生专题展开深入调研。市委、市政府切合实际,迅速出台一系列具体的惠民举措,职能部门抓紧落实,高效行动,尽快让群众得到实惠。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持之以恒,努力构建和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在11月17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议上,于伟国语重心长地说,民生无小事,一诺重千金。他要求各相关部门要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动力,抓紧落实年初确定的5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做到件件有着落。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201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也正在向全市市民火热征集中。一系列改善民生的行动正以空前的速度、高度、深度、广度与力度推进。
文明创建不是为了拿奖牌、争荣誉,而是要通过创建,真正了解群众的意愿,倾听市民的呼声,顺应群众的期待,改进政府的服务,让城市更美丽,让市民更幸福。正是因为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始终坚持为民创建,让创建成果惠及人民,厦门的创建工作才赢得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据调查,群众对我市再次申报文明城市的支持率达到99.8%。
启示三
文明是一种积淀,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文明城市的建设,建立在众志成城的力量之上。
若问是什么让厦门这座城市文明之花四季常开,芳香四溢,谁是厦门创建文明城市的功臣答案很简单:市民群众。
在厦门,文明创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明工程,更是内化为厦门市民心中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带来的积极能量,塑造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和灵魂。
水本无形,势使之然。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在新一轮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中,厦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之魂,贯穿于文明创建全过程,紧紧围绕提高市民素质这个核心,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塑造城市精神和灵魂。
尽管是冬日,来自斯里兰卡的珠宝商苏达西纳心里却热乎乎的, 厦门好,厦门人民好! 说起几天前的遭遇,他不停地竖起大拇指。12月1号,来厦参展的他不慎把一箱价值超过50万美元的珠宝遗落在出租车上,在热心市民、的哥和出租车公司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不到一个小时,他找到了丢失的珠宝。 我的身家性命全在那箱珠宝上啊。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苏达西纳依然激动不已。
公交车上让座、志愿者文明督导、热情为游客指路 精彩的故事,感人的镜头,鹭岛每天都在上演,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助人为乐 这感人的一幕幕,处处折射着鹭岛的温馨和文明。与文明同行,每个人都是主人翁。
万紫千红春满园。每逢节假日,我市的各大交通路口、旅游景点、文化活动场所常常会出现一群群 小红帽 。近年来,我市的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广大市民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和品牌。据统计,全市有注册志愿者33.9万人,超过常住人口的9.6%,在全国率先实现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全覆盖。
道德讲堂 、 经典诵读 、 我们的节日 、 爱心超市 、 万人献爱心 、 慈善一日捐 、 和谐邻里节 、 爱心平安铃 、 推荐评议身边的好人 、 感动厦门十大人物 评选,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潮涌鹭岛。 在全省率先启动文明餐桌行动,率先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扎实推进文明行业创建,厦门市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 文明 二字!
天蓝、叶绿、花红、人和。日新月异的厦门越来越美。
如今,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不仅是经济实力、区位优势的竞争,还包括了生态、人居和创业环境的竞争,同时也是文明环境、市民素质的竞争。以城市文明为主要标志的新一轮竞争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厦门通过深化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社会秩序、环境质量和良好形象,为经济发展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要素,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 资本 。
创建文明城市汇聚起来的精神姿态和力量源泉,让厦门显现出更为坚定的信心和强大的势头,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这是这座文明城市的最新姿态。这是这座文明城市的最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