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空港经济区外籍人士、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三多”的特点,广州税务部门深入落实“便民利企促发展33条措施”,充分展现税务机构改革后聚合力、降成本、优服务的新税务新风貌,持续优化对空港纳税人的税收服务,为广州空港经济腾飞再添动力。
空港办税速度,一次办好。“电子设备,很多!翻译,很好!速度,很快!赶飞机没有迟到。”来自非洲国家安哥拉的广州阿赛时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法人阿尔弗雷多先生在广州空港办税服务厅顺利变更经营地址、领用发票,十分钟不到就全部搞定,他在递延纳税调查问卷的意见栏写下了以上赞扬的言语。对于办税速度,企业无疑最有发言权。
空港办税服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9月1日起,我们将延长空港政务延伸点的对外服务时间,工作日下午从1点开始,当日限时办结并保证质量,群众未办完,我们不下班。”
企业快速响应服务,一以贯之。依托企业快速响应服务机制,广州税务优化科技创新环境10条新措施正在空港经济区这片科创热土有效落实。
广州市花都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科负责人介绍,“对空港经济区的企业,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对于合理需求,我们一视同仁、快速响应。”
广州隆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一家研发电网配套控制装置的中小企业,前来办税的何梦妮表示,“税局通过线上线下摸查走访,在了解我们的实际经营范围后,普及了部分行业可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的有关政策,简化了优惠备案手续,一些像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在内的个人所得税优惠也可以在网上自己填报,真是前所未有的便利。”
针对飞机融资租赁、航天器维修等空港经济区原有的“高新尖”特色产业,广州市花都区税务局组织专人对“空港经济区非居民企业税收蓝皮书”进行重新整理,拟加入机构改革后新增的征管内容,形成“广州空港经济区税务政策汇编”,为相关企业提供透彻、丰富、到位的税收服务。
临空产业税源地图,一览无余。与传统意义上的“地图”不一样,空港经济区的税源管理地图采取“电子文献”+“大数据库”+“多载体图示”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呈现临空产业的“前世今生”,把企业办税缴费还有哪些痛点难点都直观地一一展现,极大方便了税源管理。
据统计,2015~2017年,空港经济区进驻企业从7000多家增长到11728家,空港经济发展稳中提质。对于下一步如何写好“税收服务空港”这篇文章,广州市花都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在汇聚原国税、地税双重力量的基础上,立足广州‘航空枢纽+’目标定位、‘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打造更加优质的税收服务,助力空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