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席在浙江温州调研时,要求进一步深化运用市场化改革,积极探索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中国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保监会修订或者拟定了10余项规定,形成新的政策“组合拳”以进一步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虽然短期内,这些政策不会发生太明显的作用,但无疑会构成长期利好。循着这一思路,《价值发现》栏目本周调研了。
平安保险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在90年代整个金融行业分业经营的背景下,公司确定了公司的综合金融混业经营模式,并一直坚定地实施公司战略目标。时至今日,中国平安无论是寿险还是产险都位居行业第二,同时,平安的银行、证券和等业务也在快速发展,已经形成典型的综合金融格局。近期,困扰中国平安已久的员工股减持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为中国平安的股价上升提供了催化剂。
综合金融业务全面发展
收购后,平安逐步建成了保险、银行、投资三支柱业务格局,综合金融战略初步成型,各项业务均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寿险方面,平安的特色是增长速度很快,退保率低,但银保占比较低。2005-2011年,平安寿险的年均复合增长是21.33%,这既高于17.44%的行业平均水平,也高于太保和国寿。即使2011年寿险低迷,平安寿险依然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在寿险新保保费、总投资收益均下滑的情况下、寿险净利仍实现18%的增长。平安的退保率也比较低,据统计,平安退保率近2年下降到1%以下,持续低于国寿、新华和太保。不过,平安的银保占比不高,维持在20%以下。
产险方面,平安的看点在于他们力推的电销模式,即通过电话销售来推销产险。从效果上看,的确不错,产险分部利润较上年大幅上升29%。
银行方面,收购深发展后,银行利润贡献占比已经占到了三成左右。而投行业务方面,2011年平安证券累计完成34家IPO、8家再融资及18家债券项目的主承销发行,IPO承销业务行业排名第一。
投资业务在2011年表现并不算非常好,这是由于股市在2011年的大幅下跌。但即便如此,公司也获得了净投资收益331.48亿元,同比增长31%;总投资收益295.16亿元,同比微增0.8%。实现净投资收益率4.5%,总投资收益率4%。净投资收益大幅增长主要是受益于债券类投资。
员工股转让提供上升催化剂
上个月,中国平安发出了一则关于股东来函的公告,公告称:新豪时来函:中国平安工会所持有的新豪时 55%股权已转让给北京丰瑞股权投资基金;景傲实业持有的新豪时5%股权已转让给天津信德融盛商贸有限公司;景傲实业来函:平安证券工会持有的景傲实业60%股权已转让给中国对外经贸信托有限公司;江南实业来函:女士持有的江南实业38.004%股权已转让给林芝正大环球投资有限公司。这一系列公告,意味着平安员工股减持利空开始消除。
平安集团在H股和A股上市的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公司设立了员工受益所有权计划,由参与员工认缴员工投资集合资金并获得单位权益,该投资集合分别通过新豪时、景傲实业间接持有中国平安股权。此外,平安副总经理王利平女士代理公司高管通过投资江南实业间接持有中国平安股权。
2010年2月22日,新豪时、景傲实业、江南实业曾发出书面通知:新豪时和景傲实业将在5年内以在二级市场公开出售和相结合的方式减持所持平安股份,每年减持比例分别不超过3.9亿和3.3亿A股股份的30%;江南实业将把所拥有的平安0.88亿股在5年内也以在二级市场公开出售和大宗交易相结合的方式减持,每年减持比例不超过0.88亿股的30%。而自员工股减持公告出台以来,中国平安的股价受到员工股减持负面影响的压制,公司估值在四家保险公司中最低,且AH股的折价率是所有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中最深的。
如今的这个方案,将个人投资者所持股份转让给长期持有的战略机构投资者,既满足了平安持股员工实施2010年减持方案的需求,也不会对二级市场股价造成冲击。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该方案实施后,中国平安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减持压力已经基本消除,剩下的部分股票如果如公告所表明,在未来达成转让协议,则平安员工股减持利空因素出尽,平安迎来估值修复良机。”研究员刘昆说。
员工股卖出
不会削弱管理层控制力
为进一步加深了解,记者与中国平行了沟通。
记者:关于这次员工股的转让,被认为是对公司的利好。但是也有疑惑的地方,员工为什么会愿意在目前这个价格来卖
答:对于战略投资者的寻找,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工作,我们之前已经运作了一年多,是到现在才完成。另外,这部分股票对于市场价格并不是非常敏感。
记者:这部分员工股售出之后,会不会削弱管理层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度
答:首先,这部分股权的权力行使,之前就是独立的,管理层并没有进行干预。其次,平安的股权一直比较分散,这部分股权转让对于管理层照常经营没有什么影响。
记者:寿险这一块,公司的MIT模式受到很多研究员的看好和推介。但从业绩表现来看,感觉寿险近来的表现还是比较一般的。这是保险市场饱和了么
答:是这样,去年银行产品等的利息较高,对于投连险相关品种的影响是很大的。为了应对和平衡,公司在努力推介纯保障险,这块业务利润率是比较高的,但是保费收入上要低,对总收入增长的帮助较小。
记者:去年底,保监会开始推动自主定价,这一块会有怎样的变化
答:是这样,由于具体细则还没有完全公布,因此还没有具体去实行。
记者:公司银保占比不高,公司的策略是等到深发展和平安银行完成整合后加大推动。那么在整合进度上,公司是怎么规划的
答:政策上或者说上,手续都已经齐了。机构设置上的整合,预计会在今年完成。当然,人员磨合可能还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记者:平安证券去年Ipo承销上表现不错,但今年却多次出现被否,这是什么情况
答:去年事件之后,公司这方面业务是受到一些影响,公司也已经对一些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不过,平安证券今年通过的案例也还是很多的。整体上,可能今年不会有去年那么出色。
整体上看,平安的经营状况相当良好。与周五41.10元/股收盘价对应的,是13.4倍的市盈率,这也给公司的股价提供了足够的安全边际,值得关注。
记者 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