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工商企业户数突破50万大关
为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中宣部组织开展“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充分宣传典型地区和企业改革发展之路,深入洞察其显著成就、实践经验,系统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经过一番实地调研采访,央视CCTV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将镜头对准了东莞。
报道称,改革开放40年来,东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曾以“世界工厂”闻名全球。如今的东莞,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以“有为政府”服务“有效市场”。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用制度创新不断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营商环境。
有数据为证。前不久,东莞市工商企业登记户数首次突破50万大关。如果包括个体户等在内,全市市场主体总数更是超过115万户。市场活力大增的背后,是企业工商登记环节不断便利化的结果。
报道呈现了东莞商改体验馆的常见的一幕:刷身份证、刷脸验证、录入指纹、打印登记表、出证……在一台自助终端设备上,一家集群注册公司的经理吴小姐简单几步操作后,东莞市氧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就从该终端中打印出来。“先是刷身份证和刷脸,然后把相关信息填完,等一个多小时我就可以拿到公司的营业执照了。”申办人吴小姐说。
开办企业便利度是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今年,东莞提出将开办企业全流程,包括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三个环节,力争在3个工作日完成,跑出“东莞速度”。在东莞商改基地内,试点最快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等三个环节及银行开户。
看点二:从“来料加工装配办”到“一平台、三工程”
为企业创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是东莞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的主线。正因为此,东莞市场主体户数从6年前的54万户,到目前已经超过115万户,6年翻了一倍多。
30年前就来到东莞、如今已是东莞社科院院长的王思煜,亲眼见证了东莞创造优质营商环境的历程。“东莞可以说是敢为人先。我们有很多全国第一,比如说像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还有就是全国第一个来料加工装配办公室等。我觉得是开创了一种政府服务企业,为企业办事解忧办证这么一条龙服务,也是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王思煜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
报道认为,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个成立“三来一补”企业服务办公室;还是上世纪末从贴牌代工等低端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转型;再到目前的商事制度改革,为企业创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已经成为东莞最大的竞争力。
报道还将镜头对准东莞市工商局的办事大厅。在上班时间,这里空荡荡的,没有看到想象中人满为患的场景。工作人员告诉,现在90%以上的业务都已经在网上办理了。
虽然办企业的准入门槛大幅降低,但事中事后的制度监管却空前加强。东莞市工商局局长陈锡稳向央视介绍:“我们把东莞划成2958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2至4名网格员,进行事中、事后的监管,发现问题的时候通过手机APP推到我们后台,解决了‘一放就乱’的这个问题。”
如今的东莞,正大力推进“智网工程”和“市场监管协同创新平台”,通过互联网打通公安、消防、工商、卫生等57个政府部门的信息壁垒,高效协同为企业创造优良的营商环境。
正因为此,东莞迅速从一个地区生产总值仅6亿元的农业县,嬗变为经济总量超7000亿元的现代制造业名城。市政府秘书长邓涛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东莞因改革而生,也因改革而强。“目前东莞先进制造业占比超过50%,我们目前正在逐步切入国际制造业分工的中高端环节,在这方面显示了中国制造业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邓涛说。
延伸阅读
东莞一系列改革大大改善营商环境
商改基地+体验馆:全景展示商改创新成果
此次报道中的“刷脸办证”,正是日前东莞商事制度改革体验馆正式开馆的一幕。该馆由东莞市工商局和东城街道共建,面积约1500平方米,集智慧政务体验、智慧金融体验以及商改展览为一体,是全国第一个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主题的体验馆。该体验馆共分智慧政务体验厅、商事制度改革展览体验厅、智慧金融体验厅,全景展示东莞商改独具特色的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成果。
而体验馆所在的商改基地自去年省、市共建以来一系列重量级商改政策在该基地先行落地。例如,商改基地已成立东莞市商试企业分布式集群注册托管有限公司。截至9月底,商改基地今年已入驻企业184户。
“一平台、三工程”:以“小网格”驱动“大监管”
所谓“一平台、三工程”,是去年来东莞在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基础上,打造市场监管协同创新平台,推进智慧监管、协同监管、信用监管三大工程。推动了政府职能深刻变革和营商环境有效改善。今年10月,我市“构建‘一平台、三工程’市场监管体系”项目荣膺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
此次报道中提到的网格化管理,正是来源于应用“互联网+监管”理念,将后续监管全面对接融入全市社会服务管理的“智网工程”。目前,近万名网格管理员行走基层一线,基本构建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日常监管格局,用“小网格”驱动“大监管”。
先进制造业占五成背后的商改之路
此次报道中,市政府秘书长邓涛向央视介绍了东莞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突破50%。这背后,一系列改革极大地改善了东莞的营商环境,激发了大众创业热情,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了东莞的经济快速发展。
从改革开放起,东莞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来料加工装配办公室”,专门提供“一条龙”企业落地服务,从无到有建立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体系。到了2008年之后,更是以商事制度改革作为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尤其是从2012年起,全国商改领域频现“东莞速度”“东莞经验”和“东莞样本”。
近两年,东莞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前,东莞已经拥有国家高企4000多家,总数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拥有33家新型研发机构、1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65家众创空间、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规划建设面积达53平方公里的中子科学城。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突破5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近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