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职责不够明确,缺少基层组织协助管理的规定,监管存在盲区;部分电梯使用安全管理主体得不到落实,存在有人用无人管的情况;使用、管理、维护保养三方责任不清,安全管理相互推责,以维护保养代替管理的问题突出;电梯维护保养存在恶性竞争,有些维保单位只收费不维保、以修代保、维保记录造假等不诚信经营的问题突出;相关部门监管工作脱节,电梯选型或供电配置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安全隐患或者使用不便;使用不当或不文明使用行为增加了电梯的故障;因电梯故障或事故出现的纠纷时常发生,有些纠纷处理缺乏依据;电梯故障困人或事故发生后,部分应急处置工作不够及时和恰当;住宅电梯维修更新资金筹集难、提取难,使用情况不够透明;电梯信息化管理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缺少处理依据,需要通过地方立法进行规范和解决。
8章62条明确电梯安全责任
《条例》共有8章62条。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有关制度设计。
包括:构建多元共治的管理体系。明确住建、公安、经信、应急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电梯安全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规定了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督促相关单位落实使用安全管理责任,消除事故隐患,并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责。明确了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协调解决电梯使用管理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的相关职责。针对个别住宅电梯有人用无人管的问题,明确了不同情况下使用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同时规定未落实使用管理责任人的电梯,不得使用。
规范电梯设置与供电、通信保障问题。规定建设项目中电梯的设置选型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以及标准的规定,且满足日常使用、消防、医疗救护、无障碍通行等需要。《条例》规定电梯供配电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电力行业标准,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保证电梯轿厢内移动通信信号覆盖。
明确电梯产权单位、使用管理单位、维保单位、乘客等相关方安全责任。《条例》明确和细化了电梯产权、管理、维保、乘客等相关方在电梯使用安全方面的责任。规定了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自行检查等12个方面的职责义务。规定了维护保养单位应当保证其维护保养电梯的安全性能、协助使用管理单位制定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24小时应急值班、参加应急救援等7个方面的职责义务。《条例》规定电梯乘用人应当遵守使用安全事项,并在吸取有关事故教训的基础上,明确了9种禁止的行为。
完善电梯应急保障机制。电梯困人是经常发生且难以避免的世界性难题,《条例》在眀确相关预防措施的同时,明确了三个救援渠道。一是当发生电梯困人故障时,乘客通过电梯内的紧急报警装置告知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值班人员,使用管理单位应当及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二是乘客根据使用标志上的应急救援电话,通知维护保养单位进行应急救援,维保单位应当在30分钟内赶到现场实施救援。三是以消防机构和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力量为依托,建立专业快速应急救援机制。发生电梯事故时,依法启动地方政府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明确电梯相关费用的筹集和使用管理。《条例》明确了电梯所有权人应当承担相关费用的义务和监督费用使用的权利,规定了电梯修理、改造、更新和紧急情况使用住房维修资金的程序,明确了维修资金缺失情况下的筹措机制。未设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或者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需要筹集的,由电梯所有权人按照约定承担;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业主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组织有关业主协商解决。《条例》规定了电梯广告收入的使用由电梯所有权人决定,未作决定的主要用于购买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和补充专项维修资金。
推动和规范信息化技术在电梯安全方面的应用。《条例》鼓励电梯生产、使用管理单位以及从事电梯维护保养的单位采用信息化技术对电梯安全运行、维护保养实施管理与服务,增强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规定公众聚集场所、住宅使用的电梯应设立视频监控系统,并且规定了相关信息保密的要求。除事故调查、司法调查、行政执法检查外,不得查阅或者复制有关信息。
完善电梯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条例》通过规定电梯设置、安装验收、配件溯源、自行检查、修理、维护保养、定期检验等环节的管理,并且要求真实记录相关情况,健全安全技术档案,进一步完善了电梯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加强企业诚信自律机制建设。《条例》对于特种设备行业协会推进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监管部门建立相关不良信用记录和信息公示制度作出了规定。
实行安全责任保险和抢险及医疗费用垫付制度。为提高电梯事故和相关意外事件造成人身伤害的赔付能力,减少因意外出现的赔偿纠纷问题,《条例》规定:推行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制度,鼓励公共聚集场所和住宅小区的电梯投保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同时规定了电梯事故抢险和医疗费先行垫付制度。电梯事故造成人身伤害的,电梯保险人及时启动事故应急垫付机制。未投保安全责任保险的,抢救治疗费用由发生事故电梯的使用管理单位先行垫付。
规定了相关的法律责任。《条例》针对不按规定审查图纸、使用不合格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