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城市发展学术论坛”专家学者观点荟萃
为探索新形势下江门的城市发展新思路,我市于
一、专家讨论的焦点问题
1、专家都认同江门具有很好的资源,特别是滨海资源,但是在资源如何挖掘利用上,专家建议需要深入研究。
2、关于“三区一市”的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别是蓬江、江海与新会的关系上,专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部分专家都认为只有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融合才是江门未来发展之道。
3、专家们都认为要打造枢纽城市,必须加强对外交通。除了江门大道外,还要构建一个符合城市未来发展需要的综合交通体系,并继续加强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对外交通联系。
二、专家主要观点:
江门的城市建设要关注西江沿岸的区域,这个区域可与珠三角核心区形成一江两岸发展。
另外,铁路枢纽是很重要的门户,尤其在高铁时代,站场周边可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兴地区。
王世福:江门有三个优势资源,第一是珠三角难得的土地空间资源;第二是滨海资源,是江门真正走向世界亮出自己的地方;第三是文化资源,就是“中国第一侨乡”。
江门应在“珠中江”一体化基础上,加强与广佛、深港的联系;还有就是“出海”。江门应注重在东北部联合广佛发挥东部的资源,在南部要有战略性的布局,因为“出海”是在南部。
从江门内部来说,东部一体化战略中的江门大道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目前中心城区更像是“双黄蛋”的结构。从加强内聚力来看,蓬江城区与会城的结构关系要进一步疏理清楚,会城南部的交通枢纽是近期将释放潜力的地区,所以要进一步研究会城南面和江会片区的职能分工,这两片很可能是中心城区内部提升的重要区域,决定了中心城区是否能由“双黄蛋”连成一个“大蛋黄”,还是形成某种均衡结构。
现在政府集中力量来打造 “三区一市”,因鹤山比较远,实际上算是两城,就是会城和蓬江的关系。在未来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结束前趋于平缓的15年这样的时机,调动所有的资源、集中力量整合形成一个江门,如不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结构,就可能永远失去机会。在后面10多年到20年的时间,应完成结构优化。所以说江门如果再做战略规划,应该做一个“收官”的战略。
城市结构方面,江门要做到“聚核”,就是蓬江与新会的老城要紧紧的连在一块,这个才是真正的江门的“核”。主核之外,要有两个副核,北城是鹤山,轨道枢纽、新会区政府这个片区作为南城,应该说“北城——主核——南城”才是江门要极力打造的结构。
另外要加强“产城融合”,即城市核心与产业平台要紧密联系;要抓重要节点,即铁路枢纽、珠西智谷、江门老城与新会老城中间的区域;要抢机遇,广海湾、银洲湖的发展,要做好准备,去积极争取,可以作为一种有弹性的概念控制。
建议江门的城市特色要突出“枢纽城市、创业城市、广味城市”。以前江门重视名人和华侨,现在应该重视在江门的人民,激化人民的创业热情,成为一个创业城市。区域连接方面,江门不要指望做中心,应该利用高速、快速和轨道成为一个枢纽城市。另外,江门的城市有广味的历史,而且现在保留得比较好。尽量要在格局和生活氛围上,以及一些细节上,能把“广味”保持得更浓一点。
江门市域的格局应分为三大板块,第一个板块就是“三区一市”,第二块是滨海板块,第三个板块是沈海高速沿线以及它的北部区域。
建议加强银洲湖东岸与珠海大交通通道的衔接,如今后需要拓展制造业空间,就在银洲湖东岸去实施。银洲湖西岸资源条件非常好,可作为“被选择”的余地留着,作为长远发展选择的可能。
珠三角区域内已通过高速公路串联各个工业园区,通过轨道网串联城市的服务节点,那未来可能会形成一张蓝网串联起各个城市的各大公园。江门拥有西江、潭江等众多水岸,除了打造江门大道之外,应更多地思考城市滨水、水岸、公园生活跟城市宜居之间的关系,而江门水道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区域。
对于整个城市来说,打造城市大节点应重点考虑利用轨道交通节点。因为高速公路是扁平化的,很难形成节点,所以节点的打造应重点利用轨道交通站场的复合功能。江门站已有规划轨道主要是通往深圳的,如果广州进入粤西的高速铁路也通过这个站场,那么这个枢纽就能成功塑造。
三、邓伟根市长讲话主要观点
江门是一个非常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特别是新会,是一个有很多东西值得让人挖掘的地方,工业基础也很强。但在改革开放后的二、三十年里,由于西江的交通瓶颈、珠江口的阻隔及地缘等各种原因,逐渐地落后,而珠江口两岸也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近期,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战略发生重大变化,在未来将更多地着眼于珠三角西部的发展,江门今后在发展战略上将会有重大调整,在大广东中起到承东启西的中卫角色。江门拥有较大的空间资源和山水环境,这样的条件促使江门将成为珠西战略的主力军。江门区域交通环境也发生重大变化,必须利用好这个机遇,一是贯通江门大道,将三区一市连结起来,纳入全省高快速路网的系统;二是统起轨道线路,做好珠西枢纽,并结合江门大道和深中通道,重新打开新会这个门户。这两项都是基本定下来、已经在做的事情。
今天会议的目的是要结合现在的新形势、新变化进行梳理,研究江门规划的空间格局是否合理,理清大的格局和脉络再动手干,并琢磨和深化以下事情:一是江门水道,旧城段如何保留、活化,南新区段如何穿插,小鸟天堂周边如何控制成为一河两岸的大湿地,银洲湖怎么打造;二是环圭峰山的概念,要扩大控制范围,控制好周边核心资源;三是“三区一市”的一体化,供水、排水这些市政设施如何实现一体;四是大广海湾怎么谋划,怎么做好起步区——银洲湖新城的规划;五是台开同城,把高快速路、铁路网结合考虑,并利用好恩平,将台开恩打造旅游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