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中国人寿

用实干扛起脱贫重担

2018-09-07 昆明中国人寿

中国财经报记者 解希民

  2015年12月31日,湖南省平江县横冲村。

  在一阵喜庆的鞭炮声中,一条900多米长的水泥路竣工了,这是该村增加、陈家两个村民小组历史上的第一条硬化路。至此,横冲村15个村民小组实现组组通硬化路。有了路,村民们出行的脚步轻快了许多。

  而今,每当行走在村内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上,横冲村的乡亲们总会在脑海里浮现一人的身影。他就是财政部国家农发办选派到横冲村任第一书记的高杰。

  修路,离不开高杰的坚持和努力。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不仅修好水泥路,还要找到脱贫路。”高杰最想做的,是让这里的乡亲们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如何做 高杰回答:最大限度地挖掘村子优势与潜力,自强自立摘穷帽、精准发力奔小康,用实干扛起脱贫重担!

  绝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横冲,一个地处湖南东北部的普通山村。村外,山清水秀;村内,房屋杂乱。

  2015年8月3日,作为财政部国家农发办选派的驻村干部,28岁的高杰从京城来到横冲村任第一书记。

  尽管来之前对横冲村有过许多想象,自己所从事的也是与“三农”密切相关的工作,但真正踏进这个古老的村落时,村里的贫困面貌还是让高杰心头一紧。

  横冲,典型的贫困村,村民居住分散、平地稀少、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无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弱。全村15个村民小组、438户、1728人,村民收入水平低,贫困人口多……

  一幕幕贫困景象让高杰坐不住,放下行李就在村干部的“陪同翻译”下入户走访。

  在丰盛村民小组,高杰叩开了一户人家的木门。这是三间阴暗潮湿的土坯房,门板已被岁月染成灰色,在约十多平方米的客厅里,兼有厨房、卧室功能。这家主人名叫李龙辉,今年62岁,是村里的低保户,他和老伴长年患病,失去劳动能力,儿子和儿媳在外打工,两个孙子成为了留守儿童……

  从李龙辉家里出来,高杰的心中异常沉重:哪天村民在家挣的钱比外出打工挣得还多,横冲村就脱贫了。

  当村民们听说第一书记来自首都北京,很新奇、也很兴奋,但更多的是期待。

  为了吃透村情,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不到一个月,高杰把全村438户跑了个遍,摸清了横冲村的家底——

  横冲村共有水田1333亩,人均7分多,山林1800余亩,空壳村、集体经济凋敝、产业发展滞后;集体穷,村民也穷,有点本事的,早就跑到外头闯,待在家里的,多是种点粮食打点零工,一年到头勉强温饱……高杰把村里大大小小的情况和问题逐条记录在民情日记上,也记在了心里。

  通过入户调研, 高杰不仅发现了问题,也发现了机遇。

  走访中,高杰发现,村民家中房屋多是两层民居,二层基本闲置。通过分析横冲村所处的区位优势条件,他认为这里具有发展农家客栈的有利条件。如果成立一家民俗旅游合作社,发展农家客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闲置的民居,还能让村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一举两得。

  高杰了解到,横冲村人均7分田,村里青壮年劳力基本在外打工,无人种田的问题非常突出。高杰想,如果成立一家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将村内土地进行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岂不多赢。

  还有,横冲村生产高山茶、纯手工的芝麻糖等多种优质农特产品,如果整合起来,统一注册商标,实施品牌化经营,这些农特产品的附加值将会翻倍。

  所有这些,在高杰看来,都是蕴藏在地下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参加第一次村民代表大会, 高杰立下“军令状”:“横冲村脱贫,我是第一责任人。我绝不虚晃一枪,绝不走过场,绝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第一书记”的“第一职责”

  摸清情况后,高杰随即召开村“两委”班子及党员干部会议。应到32人,实到16人,出勤率仅一半。

  高杰了解到,村里共有32名党员,数量不多且年龄偏大。先前,党员会议较少,组织凝聚力不强,部分党员的党性意识淡薄。有一名党员由于对村“两委”的工作持怀疑态度,从不参加村里的任何活动,包括党员专题学习。

  “村级工作需要一个好的带头人,需要一个团结有力的党支部,更需要全体党员的拥护和支持。没有一支好队伍,咋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高杰清楚,村里的党员干部凝聚力不强,归根结底是村支部的党建工作没做好。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就是发挥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作用,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农村工作的“高位嫁接”。

  一句话:建设美丽横冲,党建必须先行!

  找到了病根,重在对症下药。于是,高杰和村“两委”从抓班子、建制度、聚民心入手,坚持党建引领。村“两委”定下规矩,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党员专题活动,增强党支部凝聚力;组织党员重新学习《党章》,自觉提高党性意识;带领党员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了解和掌握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党建顾问制度,邀请全国基层党建示范村——平江县江东村原党支部书记李揆生担任党建顾问,指导提升党建工作。

  要迈开步子,还要解放脑子。为此,高杰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学习取经——

  出去学,前往安徽省岳西县、浙江省安吉县考察学习。与当地镇村干部深入交流,学习党员队伍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村级事务管理等方面经验,拓宽了视野,开阔了思路。

  身边学,组织党员到湘潭县、长沙县等周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学习考察,要求党员结合考察情况撰写学习体会,为村级发展建言献策。

  “结对”学,先后与全国文明村——平江县江东村、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安徽省岳西县水畈村、乡村旅游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结成帮扶对子,定期交流经验,共谋发展大计。

  从考察中找思路,从实践中学范例。通过外出学习,拓宽了党员干部新思路,点燃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村委委员邱平原深有感触地说,高书记来到后,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尤其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坚定了我们党员干部的事业心,增强了责任感,提升了执行力;通过外出学习,拓宽了新思路,使我们明白“靠支持,更要靠自身”。

  村里建设发展工作量大、任务重,村“两委”干部本身还承担着大量日常性的管理服务工作,许多工作任务被迫拖延搁置。通过多次与村“两委”班子及党员代表进行交流沟通,高杰提出,改善班子治理结构,充实工作力量。经研究商议,决定邀请村里退下来的两位老村长、一位老书记“出山”,加入村级建设发展领导小组,高杰将村级工作分成三个片区,每个片区均由一位老同志“领衔”,帮助村里开展急难险重的工作。高杰说,三位老同志农村工作经验十分丰富,办事公道正派,参与村级工作,能够发挥经验优势和“传、帮、带”作用,同时能有效监督村级财务使用情况。由此,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四位村干部、三位老同志等9人共同组成村“两委”扩大班子,实现“老中青”三代共同治村的班子结构。

  “脱贫致富谋发展不能仅靠村‘两委’班子,还必须激发村民小组的工作活力。”半年时间,村里先后有三个村民小组调整了组长人选,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村民主动请缨,带头创业,带头发展。为了增强各个村民小组的凝聚力和干事能力,高杰提出改革:每一个村民小组选举出一个“三人团队”,三人中包括一名小组长、一名党员、一名年轻人。三人就是一个“小班子”,组里的大事小事由三人共同谋划、共同组织、共同带头。这样一来,每个村民小组都动起来,大家都比着劲儿干事创业。

  “高书记这么一摆弄,横冲村村级工作大变样,再也不是‘领导班子一大片,一个干活其他看’,党员冲锋在前,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今年67岁的老党员吴东海说,就拿栽植无花果来说,为了赶在冰冻前将无花果树苗种下,党员干部齐上阵,高书记和党员干部冒雨在荒山上平整土地,中午在山上吃盒饭,6天开发70亩荒山,栽植了1万棵无花果。在环境治理中,村“两委”干部划片包干,三位老同志分别带头做群众思想工作,义务干活,毫无怨言。在修路时,年近七旬的老党员邱增明,主动请缨,从县城搬回老家,参与协调矛盾纠纷,日夜坚守在施工一线。目前,在村级建设发展项目中,80%由党员具体牵头组织实施。

  在高杰看来,村级发展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人才,需要时间,更需要过程。“我的到来或许能够给村里发展带来一些新理念、新变化,但最根本的是让村里拥有一支坚强有力、不等不靠、想事干事的队伍。”高杰说,建个好支部,才是改变一个村庄贫困面貌的治本之策。

  事事干在最实处

  高杰在日记中写道,“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融入村里,了解民意,踏踏实实干几件事,让村民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环境整治——高杰干了来横冲村的第一件事。

  高杰来之前,好几个村民小组还是土路,许多农户门前杂物乱堆乱放,垃圾随处丢弃。“要想脱贫致富,先要清脏治乱。”高杰说,改变一个村庄,必须从改变村容村貌开始。

  为解决村里“脏、乱、差”的问题,高杰带领村干部和党员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邀请责任心强的老党员担任环境卫生理事会会长,建立环境卫生评比制度,并积极争取资金,购置了50个垃圾桶摆放在公共场所、村主干道。经过整治,村容村貌“突变”。为减少村内水环境污染,高杰又积极争取环保部门为100户村民安装了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彻底解决生活污水漫流难题。

  环境好了,高杰想到了修路。

  增加、陈家两个村民小组离村民主要聚居区较远,因为内部矛盾,几十年没有修过一条路,组内道路坑洼不平,“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车辆和行人难以通行,村民之间争吵不断,谁也不愿意退让。多年来,修路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成了横在两组村民心中难以去除的一道坎。

  高杰到任后向乡亲们承诺,一定把路修好。然而真正干起来却阻力不断。一次次召集群众开会,发动威信高的老干部一起做群众工作,最终促使村民之间就修路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村支书邱确松建议,自己的路能否自己修让村里的小型工程队承建,大伙一起来干,这样既节约资金,又能保证质量。这与高杰的想法不谋而合。

  修路的日子,高杰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浆。村里人叹服:这个高书记人实在,不是来图虚名的。

  行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高杰常说,“跟老百姓面对面,不如和大家肩并肩。”经过十几天的昼夜奋战,2015年12月31日,一条900多米长的宽阔大路竣工了。路修好了,一算账,计划投资53万,实际只用了30万,整整节省了23万元。

  高杰驻村后,先后帮助村里新修水泥路3条,拓宽2条,打通断头路1条,修筑休闲步道1条,道路硬化面积达1万平方米,全村15个村民小组实现组组通硬化路。与此同时,为改善村里的生产基础设施,通过积极争取,新修主干渠系6000米,建成高标准农田1000余亩,新修防火隔离带3000多米。

  村里的路修通了,环境美化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横冲人的心里也亮堂了……

  产业扶贫按下快进键

  横冲村所在的岳阳市,有个著名的景观名曰岳阳楼,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时常在警醒高杰。但他明白,要想让横冲村人同乐,先得让大伙同富。

  没有资源,没有产业,让横冲村的农民几十年来只能土里刨食,“种粮吃饭、养鸡称盐、喂猪过年”,外出打工是增收的唯一途径。

  “有持续发展的产业,才能让村民永久脱贫。”高杰说,‘帮扶’就是要‘帮富’,就是要围绕当地重点产业,选准增收门路,让致富项目落地生根,让集体富足、农民富裕,实现精准脱贫。

  到村工作第三天,高杰就和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吴涛一起研究组织成立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农家客栈、农家餐饮、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由合作社对农户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配备家用床品、洗漱用品。从制定方案、组织发动、整理房间、配备设施到检查验收、投入运营,仅仅用了7天时间。8月13日,成功注册了平江县横冲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成为湖南省首家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仅去年暑假两个月盈利3.8万元。

  上培村民小组的唐玲丽,以前在外打工,辛辛苦苦一个月也就能挣1000多元。而且由于离家较远,没法照顾家庭,家中患重病的公公,也只得委托亲属照应。听说村里成立了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回到村里。在合作社的指导和帮助下,投资2万元对二层闲置房间进行简单装修后,办起了“立夏居”农家客栈。“没想到开业当月收入就达到4500元。”唐伶俐说,“这多亏了高书记!让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如今,横冲乡村客栈已经成为平江县乃至岳阳市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新样板。合作社正在动员30余户村民将自家房子改造成农家客栈,建立网上订房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建立客栈服务前台,统一门头、装饰标识,实施酒店化管理、品牌化经营。

  高杰说,这是一个融合发展的时代,农村也已进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乡村休闲旅游恰恰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最佳切入点。

  在高杰看来,村子要长久发展,不光要村民富,集体也要有钱。要实现村民和集体的双增收,就必须依靠产业带动。

  在前期的走访中,高杰发现,横冲村农业种植效益非常低,一方面,村里青壮年劳力基本在外打工,无人种田的问题非常突出;另一方面,现有小田种植效益相当低,甚至是亏本种田。为提升全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益,高杰组织成立了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将村内土地进行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村民以土地和资金入股。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带头流转,一期流转土地500亩。

  村里的数百亩荒山已经几十年无人问津,杂草丛生,常常引发山火。为了发展林果经济,经多方实地考察,高杰决定引进发展无花果和黄花菜产业。通过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荒山折股入社,村民变股民。目前,已从山东威海引进了1万棵无花果树苗,从“黄花菜之乡”湖南祁东县引进了4万棵黄花菜苗,分别试种了70亩无花果和10亩黄花菜。高杰说,待试种成功后,再进行大规模种植。看到荒山变了模样,老乡们似乎也看到了新的希望。

  横冲村有种植高山茶的传统,村里现有三个茶叶加工作坊。高杰调研发现,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好茶卖不出好价钱,售价二三百元一斤的散装茶,中间商一转手就能卖到一两千元,利润全都让经销商给赚去了。在高杰的积极推动下,村里的茶叶加工作坊注册了“福寿山高山茶”商标,进行统一包装设计,通过实施品牌销售,价格翻了一倍。

  为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开发优质农特产品,高杰还为本村生产的纯手工加工芝麻糖注册了“芝满香”商标,针对不同的芝麻糖设计了多款包装,实施品牌化经营。为提升农特产品的附加值,建立了电商、微商平台,同步步高连锁股份公司签订合作意向,实施农超对接,推动农特产品更好走向市场,带动农户脱贫增收。

  为创业脱贫“扶上马”

  高杰认为,推动精准扶贫,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将政策、资源向基层倾斜,更需要调动贫困群众创业脱贫的主动性,增强自我创业意识。长期以来,村民受传统思维影响,固守“种田糊口、打工养家”的生存模式,创业意识不强、思路观念较窄。“横冲村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一批有知识、眼界宽的青年人才回乡带领村民创新创业。”高杰说。

  为吸引外出青年回村创业,高杰倡导组建了“筑梦乡土——横冲创客E家”,把村委会最好的两间办公室腾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添加到通讯录
  • 关注我的公众号

    请长按选择识别二维码

    即可保存到通讯录!

    关 闭

    你好,这是我的微名片!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