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强调,要清醒认识试点的历史使命和国家责任。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自2011年开展以来,四年时间只有12个城市获批,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80多亿元,首期支持金华的3亿元资金也已到位。试点的城市少、但支持力度大、政策含金量高,这充分体现了财政部、商务部对试点的高度重视,表明了集中财力办大事、集中优势兵力决战决胜的坚定决心。这项国家试点落户金华,既是部、省对金华的真诚支持,为金华赶超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为金华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了一扇崭新窗口,同时也是我们对部省的郑重承诺,我们有责任打造出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初步探索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模式。一诺重千金,这事关金华的形象,也反映出浙江水平。我们一定要牢记试点的历史使命和国家责任,先行先试、闯出新路,以实际行动为金华赶超崛起增添强大动力,为全省、全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益经验。要清醒认识试点对金华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金华发展服务业,基础很好、优势明显。近三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高于同期GDP增幅2.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投资总额和增幅双双超过工业,特别是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扩大消费的有效措施。这次国家试点落户金华,可谓“如虎添翼”,不仅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安装了“加速器”,也为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突破口,必将有力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高端化,加快打造金华经济升级版。要清醒认识试点是惠民富民的务实之举。据测算,服务业单位产值创造的就业岗位是其他行业的5倍。2013年我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13.5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32.9%,仅在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就有60.5万人。我市服务业加速发展,不仅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服务性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且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因此,开展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既是顺大势合潮流之举,又有得民心惠民生之实。我们一定倍加珍惜机遇、倍加努力工作,确保试点圆满成功,决不辜负上级期望、百姓期待!
他指出,要明确目标,扎实抓好试点的各项工作。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打造全国电子商务中心。坚持把电子商务作为做大做强网络经济的主抓手,力争到2016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000亿元,网络零售额1300亿元,居民网络消费36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要强化集聚发展,以菜鸟·金义电子商务新城、义乌国际电子商务新城等为重点,加快推进10大电子商务集聚区和17个电商园区建设,进一步明确产业导向,加强全产业链招商,加快打造电子商务产业集群。要强化龙头带动,着力抓好亚马逊、敦煌、腾讯、百度、新浪等知名网络企业的跟踪洽谈工作,特别是要争取赛伯乐、恒生科技园、中美科创网络信息园、Ebay中国、聚宝盆等一批在谈重点项目签约落地,真正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全力打造全国网商集聚中心。要强化市场开拓,积极引进和嫁接阿里巴巴、亿赞普等国内外高端交易平台,努力做大做强“义乌购”、金义都市新区“跨境通”等服务平台,着力打造全球网货中心。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打造全国物流枢纽。充分利用我市日用消费品生产销售、专业市场和区位交通优势,大力拓展产业基地型、专业市场型、城乡配送型、枢纽转运型物流,力争到2016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40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和GDP的比重分别达到25%和10%。要加快物流设施网络化,以金华国际物流园和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运场站、航空口岸和水陆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构建公铁联运、海铁联运、国际铁路联运立体化物流体系。要加快物流功能集成化,积极申建金义都市新区综合保税区,培育发展运输、仓储、中转、加工、配送等全链物流商,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不断提升综合物流服务能力。要加快物流运行信息化,推广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智慧供应链建设,大力发展“智慧物流”。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打造全国服务贸易示范城市。坚持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双轮驱动,加快推进“外贸大市”向“服务贸易强市”转变,力争到2016年,实现服务贸易总额30亿美元,年均增长15%。要抓规划优布局,抓紧编制出台全市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有效配置各种资源,完善服务产业链,加快形成“一核、三区、多节点”的服务贸易发展格局。要建平台拓空间,以省级示范服务外包产业园为龙头,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人力资源和融资租赁等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服务贸易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要加强东阳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建设,扩大影视制作、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出口份额。要创品牌走出去,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加快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步伐,鼓励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国际通行的资质认证,抢占国际市场,打造“金华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