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题研究班发言选登
2015年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在全面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做好城市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和具体部署。这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历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议,必将对各地城市建设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议之后,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工作的配套政策,这是各地城市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从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福音”。应该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推动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方面,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力度很大,抓得很准,行动很快,效果初显。这次住房城乡建设部受中央组织部委托举办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题研究班”,就是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具体试点工作落地的具体举措。作为地方从事城建工作的同志,通过研究班的学习,更加深刻地领会了中央的精神,更加透彻地掌握了国家的政策,更加充分地交流了各地的经验做法,保证了政策的可持续和投资的集约高效,防范了简单粗放的投资倾向。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之后,汕尾和其他城市一样,都面临着城市发展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同样也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和新任务的挑战。我们将以住房城乡建设部推动试点为契机,充分借鉴试点城市在海绵城市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新区中央商务区建设,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一方面要树立尊重规律、精细发展和利益共享的理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协调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专项规划和各层次城市总规划的编制。实施过程中要平衡好参与建设的各方利益,做好经济测算和投资模式分析工作,加强公众参与,确保项目的持续融资能力和投资效益的集约高效。另一方面,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政策的同时,作为获批地方立法权的城市,发挥地方立法权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作用,结合本地实际,对海绵城市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的规划许可、供地用地、特许经营、政府采购、财政补贴、融资模式、产权归属、管理运营、有偿使用、利益分享等问题进行积极探索。
昆明市副市长王春燕:
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早在2003年就开始启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45.198公里。同时,在全国率先以市场化运营模式成立昆明城市管网设施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专业运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现在成本已经收回80%了。
这次,住房城乡建设部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来组织培训,通过专家的理论辅导和全国各城市之间的交流研讨,使我们的信心更加坚定、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这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关系到民生的一件大事,所以在班里面大家讨论,要把这个工作像棚户区改造一样,在政策上集中一段时间给予支持,这样的话,城市的面貌和民生的重大工作就可以得到改善。
昆明市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成立了领导小组,也编制完成了《昆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颁布了《昆明市地下综合管廊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到2020年,昆明市建成投入使用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将达170公里,形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骨架。
衡水市副市长王世昆:
2015年8月,部分地市的主管市长到住房城乡建设部开了一次座谈会,我也参加了。紧接着中央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在座的各位来说,感觉到我们工作的担子更重了,历史责任更重了。尤其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是百年大计。所以,这次举办的这个研究班非常好,学习的气氛、讨论的气氛、思考的气氛都是十分热烈的,取得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我就切身感觉到了,自己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等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可以说思路更清晰了,做好我们当地建设工作的信心更足了。
沈阳市副市长庞洪波:
感谢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我们这些在一线工作的同志集中起来系统地学习中央的精神、要求。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们确确实实感到收获不小,新的发展理念、精神、思路,尤其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还有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我们更加清晰了。到底怎么干为什么干干成什么样什么时候干完路线图和方向一目了然。
下一步关键是要抓落实。在抓落实的过程当中,我感觉到试点面还应该再多些。因为中国这么大,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我觉得更多还是从城市发展的实际出发。
晋中市副市长王盛章:
通过培训学习,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重要意义、运作方式、规划方法都有了很清晰的认识。在三四线城市,我们现在建成区面积是规划区的一半,应该说发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很有条件。
现在我特别关心的问题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成运营以后,将会面对的新情况。
南宁市副市长魏凤君:
这次参加培训班觉得确实机会难得,而且收获也非常大。这次培训班重点是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两项工作。过去是从单一的城建角度来认识工作,经过培训,现在对这两项工作理解得更加透彻、更加全面了,我觉得住房城乡建设部抓这两件事,首先还是基于稳增长、惠民生的需要。
这两项工作应该是城建系统转方式、调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过去说转方式、调结构好像都在从产业角度去讲,实际上,城市建设照样需要转方式、调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两项工作实际上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版,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也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近两年,南宁市在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努力和探索,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和帮助,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突破和克服。
关于PPP项目问题,有3点建议。
建议一:进一步简化、优化PPP程序。PPP在理论、程序方面都是很严谨的,也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PPP落地难是大家共同的感受。有些市长说要6个月,在我看来,6个月还未必能落地,有些大的项目6个月还不一定就能做好准备,因为大项目的前期工作确实是太复杂了。PPP落地难,不利于尽快形成投资规模,不利于稳增长。
现行的PPP程序能不能结合我们的国情,结合各地的实情进行适当简化、优化,不一定那么复杂,这是舶来品,在中国应用的时候,应该因地制宜。
建议二:差异性设定PPP投资的财政“天花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引进PPP投资是有“天花板”的,一般不能超过当地财政支出能力的10%。这个10%一刀切,恐怕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机会就很少了。因为这些地区恰恰处于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时期,需要大量、高强度的投资。这时候被限制死了,从理论上来讲,这些城市要再发展,再追上发达地区城市,几乎是不可能了。建议在欠发达地区城市、国家要求加快发展的城市适当放宽。
建议三:进一步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PPP不应,也不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惟一手段。我们过去多年实践过,并且经验相对丰富的BOT、BT,乃至EPC等,都有各自的优点,在城市建设中,应该考虑兼收并蓄。
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问题,建议还是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同时还要加强引导。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议从国家层面出一个指导性的收费标准。管廊建设确实因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城市环境造成造价差异很大,有一个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标准,能避免就每个项目来谈成本、谈价格,能够更公平、更合理、更高效。
三亚市副市长岳进:
10天的学习我们感觉收获非常大。2015年在全国292个地级市当中,住房城乡建设部把三亚列为全国双修双城试点城市.对于三亚来讲,作为一个生态地市,这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发展机会。对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模式、海绵城市,我们有一些难点问题,通过学习,进一步考察相关的项目,我们一定会把这些工作推进下去。
另外,住房城乡建设部举办市长研究班对市长进行培训,应该说为全国有些新的模式推广打下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
我们现在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分为六大类、219项,分成26个包。我们准备把26个包再打成3个包,按照这个模式往下推。如果现在把特许经营权和招投标的方式解决,就能够把瓶颈问题解决了。
六盘水市副市长周宏文:
我们是2015年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通过半年的时间,经过PPP的招标,按照财政部相关规定和招投标法要求公开招标。去年10月,中建股份中标,投资规模约30亿元,建设长度约36公里,国家补助资金9亿元,政府平台公司出资两亿元,剩下全部就是社会资本。中建股份资本金8亿元,组成SPV公司,按二八的股权来进行分配,剩下11亿元由SPV管廊公司向国开行进行贷款。按照股权要求,由中建股份控股运作,现在建设推进正常。
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推进,特别是试点城市的推进是有时间考核、内容考核的,建议在国家的层面对相应电力、通信等入廊相关管线部门,也建立一个考核制度,这样大家就能围绕一个共同目标,在沟通、交流的时候就能更加聚集共同点,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池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聂爱国:
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注重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辩证统一。新城区坚持以目标为导向,按照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指南全面落实技术标准;老城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按照“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要求,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市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显示度和群众满意度。
二是注重科学设计。针对突出问题和目标导向,选择适合本地特色的海绵城市技术路线、建设理念、装备材料、建设方式等。
三是注重创新建设模式。特别是创新融资模式,以EPC、PPP等模式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有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是注重宣传发动。采取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形式、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在全市上下统一、深化思想认识,引导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和维护管理。
同时,有两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关于城市群之间的建设。建议统筹规划城市群之间的空间和基础设施,比如城际互联互通的问题,需从城市群规划层面加强指导;又比如海绵城市建设,这个全新的理念和要求不光是对从事城市建设的人而言,对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而言也是全新的,需要创新技术、培育人才、修订完善国家相关标准规范。
第二,关于海绵城市建设中把握好水量和水质的问题。建议海绵城市建设应统筹考虑、统筹安排、统筹考核城市的水量和水质,应该把市政道路建设放在片区水环境治理项目之中,这样利于项目采用PPP模式进行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扩大投资效益,拉动经济增长。
摘自《中国建设报》记者:钱厚琦 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