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少儿意外险

中国平安:后富通时代的生存法则

雷曼集团的破产如同多米诺骨牌的坍塌,引发了一系列的恐慌和不安,位于大洋彼岸的巨头中国平安没能幸免于难。

而平安之所以会和雷曼的破产扯上关系,缘自其对富通的投资。

“贝壳”变“玻璃”

平安投资富通集团始于2007年11 月。

2007 年11 月, 中国平安斥资18.1 亿欧元, 买入富通集团股权9501 万股, 占其总股本的4.18%,成为富通第一大股东,还与其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将派平安首席运营官张子欣担任富通非执行董事。

到了2008 年3 月,中国平安通过二级市场进一步增持富通股权,持股比例达到4.99%,总初始投资金额约合人民币238 亿元。

今年4 月,平安与富通集团达成协议,拟以21.5 亿欧元收购其旗下的富通资产管理公司50% 的股权,并称“将借此机会快速建立全球资产管理及QDII的业务平台”。


在平安收购富通的消息初现江湖时,平安A 股在一片叫好声中飞冲云霄,据本刊统计,虽然A 股市场自去年10 月就开始震荡下跌,但是中国平安在2007 年11 月中旬的股价还是出现了一段飙升,比如在2007 年11 月14 日,平安收于121.9 元, 和13 日的113.21相比,单日涨幅高达7.68%,而同期沪深300 的涨幅仅为4.18%。

收购富通之初,平安的一位高管私底下曾透露:收购富通是非常具有长远眼光的战略部署,平安一直在努力推进金控集团的交叉销售业务,而富通是欧洲银行里交叉销售业务做得最好的,这正是平安之所以要收购富通并保持单一大股东地位的原因,如果富通进一步陷入危机,则作为单一最大股东的平安将出现低位接手的机会。

此时,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士也对该次出击大为褒扬,认为平安收购富通部分股权是兼具战略和财务意义上的投资,该项投资证明平安的国际视野和执行力。

可惜,世事并不能尽如人意,而平安不仅没有达成其当初收购富通集团股权时的良好期望,本想在退潮时捡到一块美丽的贝壳,结果像是被一块尚未被海水打磨光滑的玻璃割伤了手掌,流血不止。

而富通集团,则在雷曼兄弟倒下之后,由“凤凰”变“乌鸡”。9月15 日富通集团发表公告称,该公司持有雷曼兄弟1.37 亿欧元,逆回购交易2.70 亿欧元,CDS交易产生的损失700 万欧元。

实际上,在此之前富通集团股价自2007 年末以来持续下跌。尤其是6 月以来,随着富通集团资产减计的增加和偿付能力恶化问题的加剧,其股价进一步深幅下挫。

截至2008 年10 月30 日富通收盘价0.83 欧元/ 股,与2007 年11 月初相比的累计跌幅超过90%左右。

10 月2 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已放弃出资21.5 亿欧元收购比利时富通集团旗下资产管理公司50%股份的计划。1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 添加到通讯录
  • 关注我的公众号

    请长按选择识别二维码

    即可保存到通讯录!

    关 闭

    你好,这是我的微名片!

    关 闭